English 中文(繁體)
当前动态
> 圣经原则 > 前踪可寻 > 隽语名篇 > 当前动态
> 主页 > 当前动态 > 教育 > 进化论与智慧设计 > 《国家地理》杂志在达尔文问题上的立场正确吗?
> 类别

《国家地理》杂志在达尔文问题上的立场正确吗?

《国家地理》杂志2004年11月的封面标题是:“达尔文错了吗?”打头文章的回答是一个响亮的“没有。”作者大卫•夸曼(David Quammen)宣称,进化论的证据十分充足。然而,为什么这份令人尊敬的杂志会突然间跳出来,维护这145岁的老理论呢?答案也很简单,因为它遇到麻烦了,而且也该遇到麻烦了。

根据1982到2001年的盖洛普统计,美国人有一半相信“唯独上帝而非进化论创造了人类。1 这使夸曼十分苦恼。如果真如他所说,“懂行的专家们把进化论当作事实接受,”“进化论是一个你可以放心接受的理论,”并且,最后,如果一个人可以像相信电流存在一样相信进化论,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不信的人呢2 他文中的稻草人是“拘泥于圣经的人”和“持创造论偏见的人和政治活动家”,在校区搬弄是非——他已经对这些人不报希望了。他的主要目标是许多生活在“困惑与无知3 中的老实人。就像一个政客游说还没决定好的选举人一样,夸曼也寻找思想开放的美国人,那些愿意被——用一个有说服力和吸引力的论证——说服相信达尔文理论是事实的人。很不幸的是,对于夸曼来讲,许多“思想开放”的美国人在这个理论中看到了一些很大的裂缝。

比如说,他没有办法为“物种形成”给出有说服力的证据,而这个概念恰恰是进化论的中心信条,常被称为宏进化。夸曼给“物种形成”下的定义是:一物种内一系列微小基因突变的累积,最终导致一种全新的,“不可逆转的、不同的”种类(与原来的种类是如此不同,以至于相互的杂交都是不可能的)4 进化论者倚靠物种形成来争论说,人类和猩猩有着共同的祖先。夸曼紧抓住这根救命稻草,报告说,似乎某种物种形成在实验室里被观察到。研究人员“在扩大化的果蝇实验里,似乎记录到一个物种形成的事件,或很类似于这样的事件。5 然而,物种形成不仅仅难以置信,科学家也难以找到支持它的证据6

夸曼的眼睛在寻找进化论的证据时十分尖锐,却看不见相反更强烈的智慧设计运动 ;该运动声称,大自然的一切都有造物主的指痕;而这对开放的头脑和心灵来讲,都显而易见7 利哈伊大学(Leihigh U.)生物学家,智慧设计论的推动者迈克尔•比希(Michael Behe) 在《纽约时报》论坛版里说:否认亚细胞机制的复杂性,就像把总统山(Mt. Rushmore)上的头像归结为偶然事故一样8 另一位智慧设计论的忠实成员,威廉姆•邓布斯基(William Dembski) 9,则用搜寻地外智慧(SETI)项目来说明问题:在该项目里,无线电天文学家在天空里扫描有指示意义的蜂鸣声。任何微小的、意料之外的模式都会点燃他们的希望。与此形成惊人对照的是,达尔文主义者对周遭震耳欲聋、特征明显的各类模式却无动于衷。他们似乎有一种数学模型,可以在每种情况下都探测到智慧生命——唯独不包括上帝。这个批评对他们可谓一针见血,让他们感到受不了,于是一直与比希、邓布斯基等人较劲10 而夸曼居然对凡此种种却熟视无睹。

讽刺的是,达尔文主义者 还偏偏以客观和科学中立为傲;事实上,已经很难再找到一群比他们更能在无定之事中偏信的人了。或许,在面对再次把自己的思想边缘化时,创造论者会皱皱眉头;不过他们在阅读国家地理杂志这篇文章时,真该受到鼓舞才对。因为文章的论证非常薄弱,而且这篇文章能出台本身就已说明,达尔文进化论正受到它应受的压力。

注:
1

David Quammen著,“达尔文错了吗?没有。进化论的证据绰绰有余。” 《国家地理》 (November 2004), 第6页。

2

同上,第6-8页。

3

同上,第6页。

4

同上,第9页。

5

同上, 第30页。斜体部分是后加的。

6

科学家在19世纪发现了一种蚊子。在适应了地下气候与食物习惯之后,这些蚊子不再能与它们原来在地上的相应种类配对繁殖。严格说来,这就是物种形成。然而,批评家们很快就注意到,这不是达尔文理论倚靠的那类物种形成。科学家们都同意,一个物种可能在短期内发生巨大改变。进化论则是说,一系列微小的基因改变——经过亿万年的时光——产生全新的品种。 见Carl Wieland著, “活跃叮咬者:蚊子的迅速改变震惊进化论者,让创造论者们高兴”, 《创造杂志21》(March 1991), http://www.answersingenesis.org/creation/v21/i2/biters.asp (accessed September 19, 2005)。值得注意的是,夸曼在其文章里没有提到任何迅速改变的例子。

7

Thomas Woodward著, 《怀疑达尔文:智慧设计论历史》 (Grand Rapids, MI: Baker Books, 2003), 第173页。

8

Michael Behe著, “为生活而设计”,《纽约时报》, February 7, 2005, A21. 这份报纸副本可在如下网站找到:http://www.discovery.org/scripts/viewDB/index.php?command=view&id=2415&program=CSC&callingPage=discoMainPage

9

邓布斯基博士起先在西北大学、圣母大学和达拉斯大学教书。他在麻省理工做过数学博士后,在芝加哥大学做过物理博士后,并在普林斯顿大学做过电脑科学博士后。他毕业于芝加哥的伊利诺伊大学,在那里获得心理学学士,统计学硕士,以及哲学博士学位。他也在1988年获得芝加哥大学的数学博士学位;1996年获得普林斯顿神学院的道学硕士学位。他也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研究生和博士后奖学金的获得者。见“威廉•登布斯基”“William Dembski,” 抗衡互动图书馆, http://www.meta-library.net/bio/billd-body.html (accessed September 19, 2005).

10

Richard Milner and Vittorio Maestro等编辑,“智慧设计?” 行动生物科学机构网站 (April 2002), http://www.actionbioscience.org/evolution/nhmag.html (accessed September 19,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