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Português 中文(简体)
聖經原則
> 聖經原則 > 前蹤可尋 > 雋語名篇 > 當前動態
> 主頁 > 聖經原則 > 教育 > 進化論與智慧設計 > (馬太福音6:30) -- 智慧又慈愛的設計
> 類別

智慧又慈愛的設計

田野的草,今天還在,明天就投進爐裏, 神尚且這樣妝扮它們;小信的人哪,何況你們呢?

馬太福音6:30 (新譯本)

“設計論”的普及常常歸功於威廉•佩利 (William Paley, 1743-1805)。根據他的邏輯,正如一隻手錶的精密秩序意味著一個手錶製造者的存在,同樣地,宇宙的精美秩序也意味著一位智慧創造者的真實存在。大衛•休姆(1711-1776)是一位蘇格蘭懷疑論者,對此論證不屑一顧。在《關於自然宗教的對話》一書裏,他指責佩利這樣的基督徒完全忽視了世界的無序性。休姆更願意關注“一個充滿了疾病的醫院,一間擠滿壞人和欠債鬼的監獄,一個屍橫遍地的戰場,一艘即將沉沒的海船,一個在暴君、饑荒、和瘟疫下搖搖欲墜的國度。1 取代對人體精密設計的讚歎的,是他對疾病的聚焦——“痛風、腎結石、抑鬱症、牙痛、和風濕病。2 他爭辯說,如果有一位神的話,那他一定不太善良,或不太有能力,更不用說《聖經》裏的那位神了。

《馬太福音》6:30 是一句溫暖、敬虔的經文,它一定會給一顆焦躁的心帶來安慰。但它同時也是一句有挑戰性的經文,挑戰那些質疑創造主慈愛的人。它直擊質疑者的虛浮根基,因為他們說,上帝要麼不注重自然的細節,要麼在其面前無能為力。那些人說,一根小草微不足道,是在神聖監護之外的;而耶穌卻反駁他們說,它那因葉綠素豐富而閃現的光澤,那在風中搖曳的優美姿態,那在反芻動物眼裏的極端美味,都證明著上帝的奇妙手工。祂的言語讓愚人也為之側耳:任何想證明小草的隨機本質——卻又是人類的祝福——的嘗試,都將徒勞無功。

正如佩利指出:

在每一種自然界裏,或在自然界的每一部分,我們都可以發現,在最微小的事物上也傾注有心思。地蜈蚣[一種昆蟲]翅膀的交接處,它觸鬚的關節處,都是精心製造出來的,仿佛創造者全神貫注之作。在事物的重複上,我們看不見關注的減少;在種類的變換上,我們看不見心不在焉的痕跡。為此,我們沒有任何理由懼怕,懼怕自己被遺忘、被忽略、或被輕看3

達爾文懷疑論者爭辯說,自然界多彩多姿令人驚歎的精密,是因為如果沒有這樣的精密,它們就無法存活;只有傑出的品種才能存活。不過他們是在逆水行舟。面對著明明是有位格者的手跡,卻非要用非位格的力量來解釋之。更進一步,即使要談論當然很可怕的疾病與自然災害,他們也必須以普遍的、全球性的健康和舒適為基準,而正是因為這些護理,即使在一些很艱苦的區域或年代裏,人口仍然持續增多。災難是例外,正好證明上帝慈愛的常態;一場災難才能夠成為新聞,而不是更為廣泛的正常狀態。懷疑論者對著全能全善的神的存在搖起“邪惡問題”的大旗,卻被“美好問題”所淹沒;這“美好問題”就是,為何這個世界享有如此豐富的供應和祝福,幾乎讓人“癲狂”。

在今天這個時代,懷疑論者傲慢地認為,基督徒們必須在自然界證明上帝的設計。但在一個相對清醒的時代,舉證責任是落在那些不承認此設計論的人身上的。有幸的是,人們好像正走在回歸清醒的路上。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們開始勇敢地聲稱,他們在種子的發芽、鳥類的遷徙、洋流的運動中看見上帝的奇妙作為和祂的精心看顧——更不用說為祂子民的救贖和保守。這些全是主的工作,“美哉主耶穌,自然的主……你讓憂傷的心重新歌唱。4

即使在這個什麼事情都變了味的墮落世界裏,主仍然充滿憐憫與恩典,無論在今世,還是在未來充滿榮耀的世界,祂都願意去拯救那些受苦的人們,給他們加添力量。人們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呼求祂的名字,那寫在每一片草葉上的名字。

注:
1

大衛•休姆著,《關於自然宗教的對話》(New York: Hatner Publishing Company, 1948), 第64頁。在其他版本中,見第十部分和第十一部分。

2

同上, 第67頁。

3

威廉姆•佩利著,《自然神學: 神性的存在與其特徵-從大自然現象搜集的證據》 (Boston: Lincoln, Edmunds & Co., 1833), 第295頁。

4

德國聖詩,無名氏《美哉主耶穌》Munster Gesangbuch, 1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