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Español Français Ελληνικά Русский Português 中文(简体)
> 聖經原則 > 前蹤可尋 > 雋語名篇 > 當前動態
> 主頁 > 前蹤可尋 > 教會 > 榮耀的教會 > “一個榮耀的轉變”──約拿單•愛德華茲 -- [1734]
> 類別

“一個榮耀的轉變”──約拿單•愛德華茲,1734

1733-34的冬天,愛德華茲 (Jonathan Edwards), 麻州北安普敦鎮教會的牧師,在安息日勸誡他會眾中的年輕人停止他們“作樂”與“拉伴”的習慣。為此目的,他也敦促他們的父母在隔天晚上聚在一起,討論這個狀況,並定個行動計畫。對絕大多數會眾來說,愛德華茲所講的並不新鮮。自從他在1729年成為該教會的牧師以來,他一直譴責年輕人狂飲的酒會,因此沒有什麼人期待這次的講道比以前的效果更大。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父母們發現他們完全沒必要準備開家庭會議。年輕人宣佈他們已經被愛德華茲的講道說服,同意聽從他的勸告,立刻停止他們不道德的狂歡1 那個決定是大復興的第一簇火苗,最終逐漸導致整個北安普敦社會,用愛德華茲的話說,產生了“一個榮耀的轉變”2

愛德華茲的祖父,所羅門•思達德 (Solomon Stoddard),在1729年過世前,已經在北安普敦教會擔任了六十多年牧師。在那段時期裏他見證到五次“收割”,突然有超乎尋常數目的人歸信基督信仰。然而,沒有一次對那個已經遍地蔓延的世俗化有什麼大的果效,北安普敦鎮早已被世界所佔領。

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父母的管教變松了。北安普敦的父母們認為他們成長期所受的教養太嚴厲,所以他們現在就反其道而行之,開始容許他們的孩子晚上到街上閒逛,甚至聚在當地的酒館,和異性“嬉戲”。更糟糕的是,他們最近開始沉迷於一種習俗:“捆雙” ,也就是父母容許兩個年輕人在床上只穿很少的衣服,共度一晚。愛德華茲說,這在世界上任何國家中,都是“被視為可恥和不光彩的”3 結果不出意料,姦淫變得司空見慣,未婚懷孕達到嚇人的地步。成人也好不到哪兒去。北安普敦有三個酒店,農人與商人會聚在那裏輕鬆一下,進行交易,也忙於其他不那麼單純的行為。放蕩輕浮的舉止在那些酒店裏是稀鬆平常的事,而因兩個派系間長期不和所爆發的暴力事件,也非罕見4

這是愛德華茲在1733-34年冬天的講道所針對的文化氛圍。那個周日後的數個月間,該鎮的年輕人不可思議地遵循著他們牧師的勸誡。“作樂”與“狂歡”停止了。然後,在1734年春天,兩個年輕人──一男一女──突然感覺不適,隨即在幾天之內相繼辭世。愛德華茲抓緊這個時機,在他們的葬禮上講道,一次是哀傷的請求,要會眾不要在世上的享樂上浪費生命,另一次是喜樂的默想,要會眾在聖徒的死上得到安慰。這些講道的效果是石破天驚的。到那年秋天,北安普敦已經到了屬靈復興的邊緣。取代晚上在街上狂歡的是,年輕人在週四晚間為他們所謂的“社會的敬虔”而聚會,大人們很快地也採取了同樣的行動。

幾個月間,整個城市被復興所轉化。“枯骨中的聲音越來越大”,愛德華茲寫道5 積怨、譭謗、和爭吵,都被小組查經、禱告、和唱詩所取代。世俗的事不再主宰人們的意念,如今他們所思想和談論的都是永恆的事物,如罪、救恩,以及救贖。人們熱切地參與各種 “恩典的管道”──讀經、禱告、默想、教會禮拜,以及與牧師私下的會談──並放棄他們不道德的娛樂。酒店空空蕩蕩。當他最後有機會評估大復興 時,愛德華茲估計,在短短六個月間,有超過300人進入對基督救恩的信心中6 結果呢?“在次年的春天和夏天,也就是1735年,整個城鎮似乎被上帝的同在所充滿:從來沒有一段時期像那時一樣……如此充滿著愛,如此充滿著喜樂……。7

在一個層面上,約拿單•愛德華茲對神在他鎮上所行的“榮耀的轉變”極感驚訝。然而,從另外一個層面來說,當他每次對著他的會眾講道時,他必定會期待著這樣的轉變。因為如果神的道真的如基督徒所說的那樣具有威力,那麼,它就絕對不會被局限在教會的茶壺中。只有我們勇敢、忠心地傳講,神的道會散佈到所有的人類社會中,在它所到之處,使人復興,使人轉變。

注:
1

George M. Marsden, Jonathan Edwards: A Life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3), 151-153.

2

John E. Smith, Harry S. Stout, and Kenneth P. Minkema, A Jonathan Edwards Reader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5), 63.

3

Marsden, 130.

4

Ibid., 130-131.

5

Smith, Stout, and Minkema, 62.

6

Ibid., 65, 68.

7

Ibid.,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