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Español 中文(简体)
前蹤可尋
> 聖經原則 > 前蹤可尋 > 雋語名篇 > 當前動態
> 主頁 > 前蹤可尋 > 經濟 > 貧窮和富裕 > “金口”談財富 -- [397]
> 類別

“金口”談財富

約翰·屈梭多模(John Chrysostom)在當地教會準備好要受洗時,他的母親非常高興。但當他說他想成為一名修士時,她卻讓他保證,在她有生之年不會離開她。約翰同意了,但在她母親去世之後,他就搬到鄉下作了一名修士。在那裏,約翰師從一位年老的敘利亞隱修者四年。他追求聖潔,在一個山洞裏生活了兩年,將他的身體和思想推至極限,“持續不停的站立,幾乎不睡覺,並且一直用心學習新舊約,”像沙漠修士一樣。食物和熱量的缺乏對他的胃和腎造成了永久損害,迫使他在安提阿教會恢復審稿人的角色1 最終,屈梭多模(字面意思是“金口,”名稱源於他的講道)無法逃避他試圖回避的聲望。西元397年,他被任命為君士坦丁堡主教。然而,在簡陋的洞穴裏學到的關於貧窮的功課,卻永遠影響著他的事工。

屈梭多模生活的時代是教會歷史上的一個轉捩點。這得益於君士坦丁與教會基督徒之間積極的關係,這些基督徒過去遭受迫害,如今卻受到羅馬帝國的優待。教會甚至享有政府的補貼。雖然過去是教區在關懷窮人,但如今他們卻依靠皇帝——他“提供實質性的資金和財物,確保信仰的繁榮和增長,並且慷慨地幫助教會過去幫助的人:窮人、病人、寡婦和孤兒”2

在屈梭多模看來,教會新得到的財富和名望使神職人員變得墮落,會眾變得軟弱,因為它給他們提供了一個藉口,可以忽視那些羅馬肯定會幫助的窮人,但他們奉獻的額外金錢並不能完全滿足窮人的需要。同時,羅馬的貢獻使富人感覺他們可以忽視這個問題,把錢留給自己用3 當他要求個別會眾幫助窮困者維護家用時,他們回答說,“留給教會來做吧!”當他試圖在他們家附近修建一所麻風病醫院時,這些富人“毫無熱心。4 屈梭多模拒絕再保持沈默,堅持基督徒要承擔他們的責任,使用神所賜給的手段來幫助那些有需要的人。

當他還在安提阿的時候,他講過一個關於拉撒路和財主(路加福音16: 19-30節)的講道系列,開篇就說,“現在我們必須對奢侈生活進行譴責。”5 在這些信息中,有三點是非常明顯的:第一,他很驚訝,當窮人缺乏食物時,富人如何能夠享受他們的“象牙床。6 第二,他警告說,雖然富人或許看起來很順利,但他們事實上在審判中的危險很大7 第三,他號召富人們為暴食悔改,並給予有需要的人:“神允許你擁有更多的原因:不是讓你浪費在妓女、飲酒、美食、華服,以及其他放縱之物上面,而是讓你分配給那些有需要的人。8

約翰的目的是要讓他的聽眾們明白知足和無私,正如他把富人定義為“不是擁有很多,而是不缺什麼的人。”反過來,他把窮人定義為“不是缺乏財產,而是擁有許多欲望的人。9

在屈梭多模的時代,安提阿的市場蓬勃發展,有大量的商品出售,甚至一直到晚上10 財富存在於每個人的頭腦中,這是喜劇作家不會忘記的一個事實。正如一位戲劇人物警告說,“瑪門,你有禍了,[但特別是]那些對你永不知足的人有禍了!11 不幸的是,這種困擾已經進入教會,而約翰被神帶領,就世俗的財物宣講公義的道。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神樂意在一個追逐金錢的文化中,興起一位擁有金口的人,在一群渴望進入天國的人當中,呼籲仁慈施捨這種金子般的行為。在這裏才找得到真正、永恆的財富。

注:
1

Wendy MayerPauline Allen合著,“約翰·屈梭多模”(John Chrysostom(London: Routledge, 2000),第6頁。

2

Rebecca H. Weaver著,“初代教會的財富與貧窮”(Wealth and Poverty in the Early Church),Interpretation 41 (1987): 375頁。

3

同上

4

Mayer and Allen 49頁。

5

John Chrysostom著,“關於拉撒路和財主的第一篇講道”(First Sermon on Lazarus and the Rich Man),收錄于“財富與貧窮”(Wealth and Poverty),Catharine P. Roth譯,(Crestwood, NY: St. Vladimir’s Seminary, 1984), 第20頁。

6

同上,第24頁。

7

同上,第36-37頁。

8

John Chrysostom著,“關於拉撒路和財主的第二篇講道”(Second Sermon on Lazarus and the Rich Man),收錄于“財富與貧窮”(Wealth and Poverty),第50頁。

9

同上,第40頁。

10

Blake Leyerle著,“約翰·屈梭多模論施捨與金錢使用”(John Chrysostom on Almsgiving and the Use of Money),Harvard Theological Review 87 (1994): 30頁。

11

同上,第3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