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Español Français 中文(简体)
聖經原則
> 聖經原則 > 前蹤可尋 > 雋語名篇 > 當前動態
> 主頁 > 聖經原則 > 美德 > 信心 > (約書亞記14:9-12) -- 可憐的亞衲人
> 類別

可憐的亞衲人

那天摩西起誓說:‘你的腳踏過的地都必歸你和你的子孫作產業,直到永遠,因為你完全順從耶和華我的神。’ 現在你看,自從耶和華對摩西說了這話以後,耶和華照著所應許的,使我活了這四十五年,就是以色列人在曠野行走的時期;現在你看,我今日已經是八十五歲了。今日我還是強壯,像摩西派我去的那天一樣;無論是作戰,或是出入,那時我的力量怎樣,現在我的力量還是怎樣。現在求你把耶和華那日所應許的這山地賜給我;因為那天你也曾聽見那裏有亞衲人,又有寬大堅固的城;但耶和華與我同在,我就可以把他們趕出去,正如耶和華所應許的。”

-— 約書亞記14:9-12  (新譯本) 

長久以來,似乎許多人看信心都是“一種特別的感覺”,一種混合了滿足、平安、和樂觀的感覺。但迦勒卻不把信心看成這種“舒適”的感覺。對於他來講,“信心是一種特別的生活方式”,帶領你走人生的道路;它帶領你直接走進敵人的堡壘,手中持著寶劍。信心,只有在我們的人生出現危機時,才可能看見它在我們生命裏,到底有多大或多小。

在這節經文裏,迦勒和老朋友約書亞在對話。他們曾經一起作為“探子”而進入神對以色列民的應許之地(民13-14 )。在所有回來的探子之中,只有他們倆滿懷著信心和希望。因此,他們被特許在戰爭勝利後進入那應許之地——迦南。然而,棘手的問題依然重重。因為悖逆與不信,與他倆同時代的以色列民被上帝審判,在曠野裏遊蕩了四十年。迦勒與約書亞也附上陪同的代價。此時此地,迦勒已是85歲高齡了(10節)。並且,那應許之地的山上(12節)有許多堅固的城池,裏面住著形同巨人般的亞衲人(比較,民13:26-33 )。任何一個軍事戰術家都可以告訴你,在戰爭中,高地是極為有利的地形。毫無疑問,優勢在亞衲人手裏。儘管如此,迦勒的信心在於上帝的應許(9節),不在於年紀、人數、或者戰鬥地形。 

迦勒知道,在神的應許實現之前,他必須腳踏實地去行動。他不滿足於讓他的隊伍走在前面,然後如果形勢順利的話,自己才再加入。他本身就是個戰士(11節)。 

今天,我們居住的世界上也到處都是亞衲人。比如,社會歷史學家加勒母•布朗如此評價英國民眾的不信:“先知們用了幾個世紀來讓英國人相信上帝,然而,他們只用了不到四十年的時間,就把信仰忘得一乾二淨1” 許多教堂被改成穆斯林清真寺或展覽地毯的地方;參加主日崇拜的人數跌落至不到人口總數的8%。 不過,如果神的子民們能象迦勒和約書亞一樣大步前行,這些都不會是問題,因為“亞衲人”是註定了要失敗的。

當迦勒面對難以置信的軍事弱勢時,他沒有說:“讓我去默想,參加小組學習”;抑或“我需要更多與孩子和孫子們在一起的時間”,抑或“給我個剪貼薄,好把從出埃及記和耶利哥裏摘錄下來的東西做成一個漂亮的紀念冊”,——儘管這每件事本身都是美好的。相反,他卻說,“給我這片山地!” 然後,憑著信心,他拿下了一座又一座山頭。所以同樣的,無論處在哪個時代,身為基督的追隨者,我們都當通過各種途徑——傳福音、理智的辯駁、社會改革、以及令人信服的生命見證,等等——去拓展上帝的國度。這樣,我們就會成為這個時代的“迦勒”。

注:
1

加勒母.布朗 《英國基督信仰的死亡:瞭解世俗主義1800-2000》(Callum G. Brown, The Death of Christian Britain: Understanding Secularisation 1800-2000 (London: Routledge,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