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文(简体)
雋語名篇
> 聖經原則 > 前蹤可尋 > 雋語名篇 > 當前動態
> 主頁 > 雋語名篇 > 教育 > 進化論與智慧設計 > 找到選擇,就找到設計——威廉•鄧布斯基 ( 1960 - )
> 類別

找到選擇,就找到設計——威廉•鄧布斯基(1960 –)

數學家威廉•鄧布斯基(William Dembski)從選擇來談論智慧設計 ;當我們看見一個知情的選擇被做出時,我們就知道一個事件是被設計的,而不是偶然的。鄧布斯基注意到,“智慧”(intelligence) 這個詞本身就反映出選擇;該字的詞根組成部分是“inter”(在……之間)和“legos”(選擇或篩選)。因此,“智力”從字面上來解,就是做選擇的意思。但一個人如何決定某個特定事件到底是偶然的,還是被計畫的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鄧布斯基描述並應用一個被他稱為“解釋性過濾”的理論。比如說保險櫃的密碼鎖。應用此篩檢程式,我們首先要問,有沒有什麼自然律可以解釋為什麼保險櫃被打開了。答案是否定的。接著,我們就要計算操作員偶然選擇正確密碼的可能性。當然,這種可能性也很小。第三,我們要考慮某種怪異的事故導致保險箱被打開的可能性。毫無疑問,這種可能性也很小。最後,我們只能下結論說,是智力設計並操作著密碼鎖,並且正是故意的選擇才讓開鎖對竊賊變得困難。

獲取哲學和數學博士的鄧布斯基絕非省油的燈,但他的論證值得花工夫學習。如下從《重塑科學》中摘錄的片段裏,他談到如何過濾掉偶然的可能性,發現設計的可能性:

解釋性過濾的邏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淘汰——淘汰掉規律和隨機……智慧起因的主要特點就是選擇。任何智慧的因素做工時,一定是從一系列互相競爭的可能性中做選擇……那麼,我們怎麼知道一種智慧的因素這樣做工了呢?一瓶墨水偶然濺灑在一張紙上;或某人拿起鋼筆在一張紙上寫了一條消息。在這兩種情況下,墨水都被帶到了紙上;都是在幾乎無窮盡的可能性中,一種可能性被實現了;都是一種選擇被做出了;一種可能性被選擇,別的可能性出局了。只不過其中一種我們認為是設計;另外一種我們認為不是……

一般來說,要認出智慧因素,我們必須在諸多彼此競爭的可能性中觀察到選擇,留意哪些可能性沒有被選擇,然後才能具體辨別那些被選擇的可能性。除此以外,出局的可能性必須是真實的、數量可觀的可能性,這樣,被選擇的可能性才不會歸因於隨機。從可能性的角度來說,這意味著被選擇的可能性屬於較小的可能性。這些辨識智慧因素的一般性原則(選擇、出局和具體辨別)都在解釋性過濾裏有對應……如果我們要檢測設計的話,解釋性過濾準確地指出我們需要找的東西1

鄧布斯基在《唯獨創造》的導論裏談到,這個解釋性過濾是真正科學的一個工具。嚴格的執行其應用,對於普遍存在的自然主義世界觀是一個很大的威脅:

設計論正在經歷一種爆炸性的復蘇。科學家們正開始意識到,設計也可以按科學的方式來嚴格處理。過去130年來,致使設計論被排除在科學主流以外的,正是欠缺區分智慧引發事物和非智慧引發事物的準確方法2 不過,潮水開始轉向了。自然主義者想把科學變為應用唯物主義的夢想已經站不住腳了……丹尼爾•丹尼特(Daniel Dennett)說,達爾文主義是在根本上轉變西方文化每一個方面的“普世硫酸”。丹尼特說對了。達爾文給了我們一個關於創世的故事,裏面沒有上帝,盲目的、毫無方向的自然力量成就了一切。這個故事在百多年來一直大行其道。現在是它出局的時候了。而當它出局之日,建基在其上的所有大廈也都將隨之坍塌3

注:
1

威廉•鄧布斯基著, 《重塑科學》,摘錄自《唯獨創造:科學、信仰和智慧設計》,威廉•鄧布斯基編 (Downers Grove, Ill: InterVarsity Press, 1998), 第109, 111-112頁。

2

威廉•鄧布斯基著, 簡介部分,摘自同上,第16頁。

3

同上,第2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