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文(简体)
雋語名篇
> 聖經原則 > 前蹤可尋 > 雋語名篇 > 當前動態
> 主頁 > 雋語名篇 > 教育 > 進化論與智慧設計 > 房子裏的大象名叫智慧設計——邁克爾•比希 ( 1959 - )
> 類別

房子裏的大象名叫智慧設計——邁克爾•比希(1959 –)

在《達爾文的黑盒子:對進化論的生化挑戰》(1996)一書裏,邁克爾•比希(Michael Behe)第一次提出智慧設計論 。他的批判從查理斯•達爾文 在《物種起源》裏的一段話開始:“如果可以證明任何一種存在的複雜器官不可能由一系列無數的、不間斷的、微小的改變而形成,那麼我的理論就會不可避免地土崩瓦解。1 比希聲稱他發現了這樣一種器官。事實上,他發現了好幾種他認為“不可約化地複雜”的微生物器官,也就是說,它們都太精細縝密,不可能由進化的過程演變而來。在如下的摘錄裏,比希介紹了他自己和其他類似發現的重要性,並解釋了為什麼它們常常被嘲笑和遺忘的原因。

諸多研究細胞的努力——在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的努力——累計的結果是一個大聲、清晰的呐喊——“設計!”結果是如此清楚、如此重要,以至於完全有理由被認為是科學史上最重要的成果之一。這個發現完全可以和牛頓與愛因斯坦、拉瓦2和薛定3、巴斯德,以及達爾文的發現媲美。發現生命的智慧設計絕對是一個里程碑,就如同發現地球是繞著太陽轉,或者發現疾病是由細菌引起的,或者發現輻射波是以量子的形式放射一樣。這項通過幾十年持續努力得來的勝利,其規模如此巨大,讓人以為一定會讓香檳酒的瓶塞在世界各地的實驗室裏飛舞。這項科學勝利足以讓成千上萬的人喉嚨裏發出“找到了”的歡呼,讓掌聲四處響起,人們彈冠相慶,甚至作為一天不上班的理由。

但是,沒有酒瓶被打開,也沒有掌聲。相反,一種奇怪的、令人尷尬的沈默圍繞著細胞絕對驚人的複雜。當此研究被帶到公眾面前時,聽見的是腳步踹踱,呼吸有點沉重的聲音。私底下人們倒是比較放鬆一些;許多人也明確承認顯而易見的結論,但卻看看地面,搖搖頭,然後聽之任之。

為什麼科學界沒有貪婪地擁抱這令人震驚的發現呢?為什麼關於生命設計的觀察會用白手套來處理呢?難處就在於這頭大象的一面貼著智慧設計的標籤,另一面可能貼的就是上帝的標籤……

許多人,包括許多重要且受人尊敬的科學家,僅僅是不希望在自然之上還有任何存在罷了。 無論干預是如何短暫或有利,他們就是不想要一個超自然的存在來影響自然。換言之,就像那些持年輕地球觀點的創造論者一樣,他們給自己的科學領域帶來一種先驗的哲學委身,而這就限制了他們能接受的關於物理世界的解釋…4

注:
1

查理斯•達爾文著,引用自邁克爾•比希著,《達爾文的黑盒子:對進化論的生化挑戰》(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1996), 第39頁。

2

安東莞-洛朗•德•拉瓦錫 (1743-1794) 公認是史上第一位將物質不滅定律應用於化學的人。

3

埃爾溫•薛定諤(1887-1961)用波動來解釋原子裏的電子運動,這是一種看待電子的革命性方法。

4

邁克爾•比希著, 《達爾文的黑盒子:對進化論的生化挑戰》(New York: Free Press, 1996), 第232-233, 24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