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文(简体)
前蹤可尋
> 聖經原則 > 前蹤可尋 > 雋語名篇 > 當前動態
> 主頁 > 前蹤可尋 > 政府 > 政教關係 > 大峽谷:不一樣的視角 -- [1997]
> 類別

大峽谷:不一樣的視角

在巴基斯坦喜馬拉雅山腳下,氣溫接近零度,但戶外嚮導湯姆•韋爾(Tom Vail)擠在帳篷裏閱讀他新得到的《聖經》。在海拔12,500英尺的高度上,借著蠟燭和頭燈的光,他如饑似渴地讀著。他時不時地會翻到“救恩禱告”那一頁,那是送給他這本《聖經》的那位女士寫在書裏的1

韋爾在美國時的主要工作是率隊漂流穿越大峽谷的科羅拉多河。1983年以前,韋爾曾是一家500強企業的資訊主管。在漂流的頭十年裏,他告訴旅遊者們大峽谷是經過億萬年形成的,與進化論的故事一致。那時他酗酒,言語粗糙,靈命死亡。不過上帝自有對湯姆的救贖計畫,那個計畫借著一位名叫波拉(Paula)的遊客浮出水面。當波拉1994年踏進漂流的皮筏時,她和韋爾誰都沒有想到,她會帶領韋爾信主,並且有朝一日二人會成為夫妻2

通過閱讀《創世記》的開頭幾章,以及另一些指向“全球性變遷”的經文,諸如詩篇104:8 , 韋爾開始深信,上帝在短時間內就創造了世界,聖經提到有大災難、地震,也有相對穩定的時期。他開始逐漸相信,大峽谷本身就是在不到一星期的時間內被打鑿出來的。在和一些“年輕地球”的創造論者交談以後,他開始認為,挪亞大洪水退水時留下了層層沉積物,並形成了地質上的大型湖泊。按照這個模式,其中有那麼一個湖泊決堤,沖出了一條“濕潤地帶”,形成今天眾所周知的北亞利桑那州的地質狀況。它切出了一條又深又寬的峽谷,沿路不斷沉積物質直到西部,包括聖地牙哥郊區。

接著,他開始留意到這個理論的一些可能證據,譬如褶皺石灰石,以及穿越地層線的化石3 帶著這種新的看見,他和妻子波拉于1997年創立了“峽谷事工”,教導旅遊者們從一個新的角度來看大峽谷。一段時間以後,他寫出了《大峽谷:不一樣的視角》一書,內中有著豐富的聖經經文,圖片,以及科學家的觀測評論,其中14位有相關領域的博士頭銜4

不用說,在大峽谷沿途的國家公園小書店裏出售此書,看起來是再自然不過的事。然而,許可遲遲不來,反對的聲浪倒是很大。七位有名的科學家聯名寫信,竭力要求這種“反科學”的書從書架上消失5 一位國家公園地質學家嘲笑道:“這無異于黃石國家公園賣一本關於其間歇噴泉的書,題為《又老又忠實的間歇泉:撒旦的鼻孔》。6 《時代》雜誌的專欄評論家利昂•傑羅夫(Leon Jaroff)(電子工程本科學位7 也不無嘲諷地說:“創造論者再次證明,他們在科學上是多麼愚昧無知,與21世紀完全不協調。8

美國國家公園服務部因著聯盟防禦基金的支持,在眾多嘲諷侮辱的聲音中,繼續給大峽谷內的小書店提供這本銷量極好的書。國家公園服務部代言人伊萊恩•塞維(Elaine Sevy)觀察到:“這個國家是建立在宗教自由與言論自由之上的……我們覺得,提供面面俱到的各類看法是我們文化的一部分。9 另外,賽維還注意到,那些認為韋爾的書是“宗教囈語”,因此反對其出售的人,自己也前後不一致,因為書店裏“許多年一直有以印第安人[靈界]信仰為基礎的書”。因此,韋爾書的問題就在於其對科學的嚴肅性。當然,許多虔誠的基督徒未必同意韋爾對大峽谷的看法,但他們至少可以和聯盟防禦基金聯合起來,鼓勵國家公園的書店出售此書,甚至讓韋爾的觀點在教會裏得到聽眾。

注:
1

湯姆•韋爾著,《大峽谷:不一樣的視角》 (Green Forest, AR: Master, 2003), 第97頁。同時,參看《紐約時報》韋爾的照片,出自紐約時報網站http://www.nytimes.com/imagepages/2005/10/05/national/06canyon.2.ready.html (accessed August 24, 2008).

2

湯姆•韋爾 “關於大峽谷事工”,摘自峽谷事工網站http://www.canyonministries.com/content/view/53/56/ (accessed August 24, 2008).

3

除了談到褶皺石灰石和跨地層的化石以外(第22-23頁),韋爾的書也探討了跨床地層(第22-23頁),地層間如刀鋒般的鏈結(第42頁),水晶體中氦的集中(第41頁),科羅拉多河床的提升(第62頁),以及造成華盛頓東部疤地的斯波坎洪水(第87頁)等的證據價值。也請參看諾瓦的學生講義,“斯波坎洪水:大洪水的秘密”,出自PBS網站
http://www.pbs.org/wgbh/nova/teachers/activities/3211_megafloo_02.html (accessed August 24, 2008).

4

包括Steven Austin (地質,賓夕法尼亞州大學), John Baumgardner (地球物理學和空間物理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Ken Cumming (生物學,哈佛大學), Duane Gish (生物化學,加州[伯克利]大學), Werner Gitt (工程,亞琛大學), Russ Humphreys (物理,路易斯安那州大學), Alex Lalomov (地質學,蘇聯國家海洋地質研究所), Henry Morris (液壓工程,明尼蘇達州大學), John Morris (地質工程,奧克拉荷馬州大學), Andrew Snelling (地質,悉尼大學), Larry Vardiman (大氣科學,科羅拉多州大學), Tas Walker (機械工程,昆士蘭大學), and Kurt Wise (古生物,哈佛大學)。

5

古生物學會,美國地球物理聯盟,地球科學教師協會,美國州地質學家協會,古脊椎動物學學會,美國地質研究所和美國地質學會的主席聯名寫信。副本請看擔起環境責任的公共雇員網站
http://www.peer.org/docs/nps/sevenscientists.pdf (accessed August 24, 2008).

6

“大峽谷有多老?國家公園服務部不會告訴你。”(December 28, 2006)摘自擔起環境責任的公共雇員網站 http://www.peer.org/news/news_id.php?row_id=801 (accessed August 24, 2008).

7

“利昂•傑羅夫傳記”出自時代雜誌網站http://www.time.com/time/columnist/jaroff/article/0,9565,493997,00.html (accessed August 24, 2008).

8

利昂•傑羅夫著,“信心建基的公園?”出自時代雜誌網站http://www.time.com/time/columnist/jaroff/article/0,9565,783829,00.html (accessed August 24, 2008).

9

Keith Hinson著, “大峽谷書店裏超過300多次重訂以上的書籍,” 浸信會出版社網站, January 27, 2004, http://www.sbcbaptistpress.org/bpnews.asp?id=17512 (accessed August 24,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