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Español Ελληνικά Português 中文(简体)
> 聖經原則 > 前蹤可尋 > 雋語名篇 > 當前動態
> 主頁 > 前蹤可尋 > 腐敗 > 偶像 > 愛德華六世——近代的約西亞王 -- [1550]
> 類別

愛德華六世——近代的約西亞王

1550年一個主日的早晨,當倫敦市民紛紛走向教堂時,很少有信徒知道在教堂裏有什麼意外在等待著他們。它既不是某個聖徒遺留下來的聖物,也不是一幅聖像,而是一般平信徒先前可能從未見過的東西——一部英文的聖經譯本,是來自國王愛德華六世的禮物。

亨利八世駕崩前夕,英國聖公會面臨著一場重大的變革1 國王屢次的宗教改革(帶有各種混合的動機)都很不得力,聖經中純粹的福音真理仍然被掩蓋著。腐敗的牧師、貪婪的主教、普遍存在的神學上的無知,以及處處可見的聖經文盲現象,如此這些成了十六世紀英國的典型特徵。牧師及其主持的教會禮儀成了平信徒與福音真理之間的一大障礙。用賴爾(J. C. Ryle)的話說,牧師們“實際上成了基督與世人之間的仲介,傷害他們即是對神的最大冒犯和罪孽。2

早熟的愛德華是珍•西摩(Jane Seymour)的兒子,九歲那年就登上了王位,在樞密院的掌控下執政。愛德華年輕時一直受到福音派宮廷教師的教誨,十分喜愛基督的福音。因此,坎特伯雷大主教湯瑪斯•克蘭麥(Thomas Cranmer)c以及負責管理英國政府日常事務的護國公索默塞特(Protector Somerset)獲准發動遍及全國的教會改革。愛德華的統治確保了下述的福音拓展事工:每個教區的教堂都有一部科威達爾(Coverdale)英譯本聖經;除去聖像和聖徒遺物,以推崇克蘭麥的《佈道書》(Book of Homilies),書中一目了然的聖經精義和要旨是為教會神職人員講道預備的;英文的祈禱文:這一祈禱文的依據藍本不是拉丁文的彌撒,而是克蘭麥的《公禱書》(Book of Common Prayer3;《四十二信條》(Forty-Two Articles):基督徒的福音信仰宣言,供教區的牧師和參與教會侍奉的培訓人員訂閱4

愛德華四世歡迎基督徒到宮廷來,認真聽伍斯特(Worcester)前任主教休•洛提馬(Hugh Latimer)證道。在克蘭麥和索默塞特的協助下,愛德華在神職人員中實行了改革,並讓英國百姓多年來第一次清晰地聽到了關於神救恩的福音。理查•莫里森(Richard Morison)是在愛德華執政期間許多接受改革的牧師之一,他後來對英國教會這一迅速的改革進程評論道:“有史以來,在任何國家中都沒有看過,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發生這麼大的改變。5 另一位英國改革家比根(Thomas Becon)將愛德華稱為“真正的約西亞——假宗教的摧毀者,他滿懷熱情地高舉和捍衛了神的尊榮。6(參王下22-23章)”

英國國王愛德華四世的治理表明,腐敗、無知和異端絕非不可逆轉。無論主的教會受到怎樣的侵擾,她都能夠藉著給人帶來釋放的純全福音得以復興。在後來的一代人當中,牛津大學的神學家裏查德•胡克(Richard Hooker)在談及愛德華時,這樣說道:“如果生命就是行動的話,那麼他雖年紀輕輕就離世,但卻活得很長久。”但願那些負責管理教會或國家的人,能有像愛德華一樣活得“長久”的大無畏的勇氣。

注:
1

若想全面考察導致愛德華宗教改革的歷史背景,請參閱喬丹的著述:《愛德華四世——年輕的國王》(麻塞諸塞州劍橋市:拜克納普書社,1968),第17-50頁;125-154頁。see W.K. Jordan, Edward VI–The Young King (Cambridge, Mass.: Belknap Press, 1968), 17-50; 125-154.

2

賴爾:《五位英國改教者》(倫敦:真理信賴之旗出版社,1960)第92頁。J.C. Ryle, Five English Reformers (London: Banner of Truth Trust, 1960), 92.

3

參閱關鍵時刻期刊文章:“不尋常的懺悔:公禱書(1552)”。See Kairos Journal article, "Uncommon Repentance: The Book of Common Prayer (1552)."

4

牛津大學歷史學家麥克庫勒的著述《年幼的國王:愛德華四世與英國宗教改革》(帕爾格雷夫/聖馬丁書社,1999),是最近對愛德華四世統治見解最深刻的傳記。除了在關於愛德華對傳福音的同情、以及這一同情對英國政策的影響方面,麥克庫勒提供更生動的詳細素材外,他也反駁了這麼一個觀點:愛德華和索默塞特的破壞聖像運動受到了民眾的普遍漠視,提倡這個觀點的論文作者是劍橋大學歷史學家杜非。與之相反,麥克庫勒力圖表明,愛德華在迅速實現英國真正的新教改革方面,扮演了一個極其成功的角色。第108-115頁。

5

麥克庫勒在他的《年幼的國王:愛德華四世與英國宗教改革》一書第102頁中所引用的理查•莫里森的話。(Richard Morison, as cited in MacCulloch, The Boy King, 102.)

6

J.N.金在其《都鐸王朝皇家的聖像研究:宗教危機時代的文學與藝術》(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1989)一書裏所引用的比根的話。Thomas Becon, as cited in J.N. King, Tudor Royal Iconography: Literature and Art in an Age of Religious Crisi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9),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