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Español Français Ελληνικά Русский Português 中文(简体)
前蹤可尋
> 聖經原則 > 前蹤可尋 > 雋語名篇 > 當前動態
> 主頁 > 前蹤可尋 > 教會 > 榮耀的教會 > 從一個小酒館到世界:約翰牛頓和折衷者學會 -- [1783]
> 類別

從一個小酒館到世界:約翰牛頓和折衷者學會

他們每兩周在倫敦一個小酒館見一次面。他們的使命是通過聖經的教導和忠實的教牧來改變世界。他們採用了這個不吉利的名稱:折衷者學會(The Eclectic Society)1 他們的創始人就是寫過世界歷史上最有名的一首讚美詩——奇異恩典——的那個人。

約翰•牛頓 在1783年成立了折衷者學會,也就是在他成為倫敦倫巴德街聖瑪麗•吳諾斯(St. Mary Woolnoth)院長三年之後。牛頓和他的同2 第一次見面是在一家叫做“城堡與獵鷹”的小酒館,就是衛斯理 獲得信仰轉變的摩拉維亞會議大廳的街對面。

他們每次會議以茶和一個簡短的禱告開始,然後花三個小時討論前一次會議所提的一個主題。他們彼此督促參加會議,甚至對那些缺席的人徵收罰款(2先令6便士)。

據一位歷史學家所說,“大部分的問題關係到聖經的解釋,神職人員的個人生活,講道和教牧:‘如果聖保羅現在在倫敦的話,我們猜他會如何講道?在講壇上對罪的公開譴責要多嚴厲,就可以原諒在議會裏的沈默?’‘一個弟兄將要在走私比比皆是的地方定居,提議討論,他應該如何針對這種暴行來準備他的講道。’事實上他們很多會議都討論當下的社會、道德和政治問題——法國大革命 ,成員對戰爭的態度,以及牧師是否應當參軍,羅馬天主教的解放,奴隸貿易和彩票;其他時候則喜歡討論基督徒家庭,以及孩子在家裏和在教會裏的培養。3 雖然牛頓對政治明顯很感興趣,他卻給一名新成員寫道,“本協會……不支持任何一個政黨。4

正如阿倫•貝茲(Aaron Belz)最近所說:“牛頓所主持的不是一個宗教會議,是一個沙龍——就是在過去的一百年裏,在法國的那種知識份子俱樂部,雖然法國人所關注的是哲學思想。5

學會的影響是巨大的,這種影響至今難以平息。1786年,學會考慮過一個問題,“在植物灣引進和傳播福音的最好方法是什麼?”問題的答案是:派一名牧師去澳大利亞建立教會。幾年後,1799年,教會宣教協會(Church Missionary Society)被建立起來,並且1825年在悉尼設立了一個CMS的附屬機構6 有趣的是,威廉•威伯福斯(William Wiberforce) 擔任了CMS的第一任副主席。

1789年,學會繼續考慮一個問題:“在東印度群島傳播福音的最好方式是什麼?”而在1792年,奴隸貿易引起了討論。“十二年後,有兩名全職傳教士在西非。1787年,葛籣維爾•夏普(Granville Sharpe)為被解放了的奴隸開始建立殖民地……7 1834年,國會通過了廢奴法案。

貝茲指出,“在1799年,一位最近被徵募到折衷者學會的年輕牧師——喬賽亞•普拉特(Josiah Pratt),提出了如下問題:‘期刊對於宗教目的有多大用處?’1801年普拉特創辦了《基督徒觀察員》(Christian Observer)——它在整個十九世紀成為傳播福音主義思想極具價值的管道。8 通過一小群人的工作——即後來克拉彭聯盟 的先驅和靈感——,使命、雜誌、和風俗被革新。

通過勇敢、能反思、具創新精神的牧師,以及心思專注於聖經教導的基督徒領袖,神能夠使用他們的忠心順服成就偉大的事情。能夠在當地找到志趣相投的人,這樣的牧師是有福的,他們可以為了怎樣最好地改變他們的鄰居、城市、國家,以及世界,好榮耀神、造福鄰舍,而一起禱告、探討、學習,和制定計劃。不要低估小的開始——尤其是當牧師決定把討論轉化為行動時。

注:
1

這裏關於折衷者學會的描述,很多內容取自於Michael Hennell在《約翰•威恩和克拉彭宗派》這本書中的記載(London: Lutterworth Press, 1958), 219-224.

2

其他創始人成員包括,貝德福德街道聖約翰教堂的牧師理查•塞西爾(Richard Cecil);William Romaine在St. Andrew Wardrobe的助理牧師亨利•福斯特(Henry Foster);和一位平信徒Eli Bates。之後,在1786年,Lock Hospital的評論員兼牧師湯瑪斯•斯科特(Thomas Scott)也加入進來。

3

Hennell,第221頁。

4

同上。第219-224頁。

5

Aaron Belz著,“一個沙龍而非宗教會議”,Christian History, 23:1 (Winter 2004); 40. http://www.christianitytoday.com/ch/2004/001/14.40.html.

6

參考澳大利亞教會宣教協會的線上歷史,“我們的歷史”,中華聖公會網站,(2004),http://www.cms.org.au/about/history (accessed July 10, 2004).

7

Hennell,第223-234頁。

8

Belz,第4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