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Español Français Русский Português 中文(简体)
前蹤可尋
> 聖經原則 > 前蹤可尋 > 雋語名篇 > 當前動態
> 主頁 > 前蹤可尋 > 教會 > 榮耀的教會 > 開普敦無家可歸者的180度轉彎計畫 -- [1997]
> 類別

開普敦無家可歸者的180度轉彎計畫

1997年8月一個星期五的早晨,科琳•路易斯(Colleen Lewis)正在她的花園澆水,兩個無家可歸的黑人女子向她走來,要香皂用。科琳同意了,並歡迎她們到家裏來坐。在聊天中,她分享了發自內心、關乎靈魂潔淨的好消息。一周之後這倆女子又回來了;與她們一塊的,是更多無家可歸的婦女,並且聲稱是為了“教會”而來。科琳嚇了一跳,但還是邀請她們到家中吃了一些食物,並且學習聖經。一項慣例就這樣被建立了起來,雖然這在很大程度上給她的鄰居帶來了煩惱,因為他們討厭這種對於克萊蒙特(Claremont)——潔淨、富裕的開普敦(Cape Town)市郊——的侵擾。但是科琳仍然繼續做了下去。180度轉彎事工已經開始。

為了貫徹1950年的種族隔離法,連續幾任種族隔離政府強行將非白種人從城市中遷移出去,通常把他們棄在距離工作地數公里外的荒涼地區。到了20世紀80年代,50%的黑人人口居住在這些僅僅創造了國內生產總值3%的地區。80年代中期,政府放鬆了限制,帶著對他們處境的憤怒與仇恨,“鄉下的貧困人口如同決堤的洪水一般湧入城市”1 1994年,按多數同意的原則,政治結構中的種族隔離政策得到徹底清除,然而遺留下來的城市社會問題還在繼續惡化。

科琳得到克萊蒙特幾個教會的支援,成立了180度轉彎事工,通過提供屬靈、物質,和情感上的需要,來援助無家可歸的成年人。就是在他們每週兩次的流動廚房和診所裏,180度轉彎小組遇到了安德魯“大叔”——一個典型陷入貧困之中的人——,他曾得過肺結核,並有酒精和大麻的毒癮。因為不能擁有正常的工作,而且家庭關係也深受虐待之苦,安德魯一直寢食難安,直到他進入180度轉彎的庇護所。當他恢復健康後,就在該事工的一個技能培訓會上當助手。他漸漸地感受到了自我的價值,並且再次學到承擔責任。然後180度轉彎事工幫助安德魯在當地的加油站找到一份工作,而他在那裏很快就被提升到一個管理崗位2

作為一個以信仰為根基的組織,180度轉彎事工問心無愧地向那些看起來討人嫌的人宣講耶穌的愛。180度轉彎事工的牧師約翰•班達(John Banda)和科琳在星期五的午餐時間帶領一個教會崇拜,並每週與那些待在庇護所的人一起學習聖經。在外面的街道上,事工工作人員向妓女、吸毒者,和孤兒介紹福音,而且與他們中的一些人聯繫參加科琳當地的教會。最初,少數教會裏的成員帶著懷疑和厭惡來看待他們,並移動座位以免和他們接觸。然而福音把雙方都改變了,並且幫助許多白人認識到,他們自己反而從無家可歸的教會成員那兒學到了更多有關信仰和愛的東西。

甚至當地企業和克萊蒙特區改善公司也支持180度轉彎事工,儘管他們的基督徒立場並沒有受到普遍歡迎。當市政議員提議從中心商業區清除這些無家可歸的“眼瘡”時,180度轉彎事工不是簡單地把問題放在一邊,而是提供幫助,並且竭力爭取各種相關團體的支持。附近的超市同意提供食物,而對口味不是特別挑剔的人,庇護所有時還會供應煙熏鮭魚黑麵包。其他人也捐贈各種設備、衣物,或專業知識,以使事工繼續下去。

黑人和白人,生意人和教會,富人和貧民——這些彼此不同、而且看起來矛盾明顯的社會群體,都被180度轉彎事工帶到了一起。在福音的名義下,證明自身有好果效的信仰,正在戰勝一些仍然遍佈在開普敦部分地區的分歧和怨恨,同時使得社會邊緣人得以積極地再次為社會做出貢獻。在一個經常出醜聞的國家,180度轉彎事工的做法提供了一個極好的例子,表明基督教信仰如何能夠衝破障礙,並形成新的社會景觀。

注:
1

Allister Sparks著,“南非精神”(London: Mandarin Publishers, 1991),第375頁。

2

“成名史:安德魯‘大叔’”,U-Turn Website, www.homeless.org.za/storie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