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Français Русский Português 中文(简体)
當前動態
> 聖經原則 > 前蹤可尋 > 雋語名篇 > 當前動態
> 主頁 > 當前動態 > 教會 > 衰落中的教會 > 假冒偽善的深遠危害
> 類別

假冒偽善的深遠危害

在泰德•哈格(Ted Haggard)2006年11月寫給他教會會眾的信裏,痛苦之情躍然紙上。哈格為自己的通姦行為道歉,形容自己的所作所為是一種“背叛”、“傷風敗俗”,稱自己是一個“可惡至極的例子”、“一個騙子和謊言家”。哈格說:“這些日子,你們大家和我及我的家人所經歷的創痛,使我心裏感到一股無法抵抗、無比強烈的悲傷。”他聲稱:“這全都是我一手造成的。”哈格甚至為告發他的人感謝神,相信這次事件的曝光會使他(哈格)更加堅強1

“關注家庭”事工(Focus on Family)的詹姆斯•杜布森(James Dobson)所發表的聲明,反映了一部分基督徒的擔心和情緒:“哈格是我多年來的好友兼同事……即使指控他的最惡劣行為得到證實,他仍是我的朋友。但是,淫行(無論異性還是同性)帶來的惡果很嚴重,我們還是為哈格、他的家人以及教會極其擔憂。2

這件事的確讓教會震驚萬分:“星期天,許多會眾雙眼紅腫、淚痕滿面地在門廳亂轉。崇拜開始前,聽眾席上特別預備了大量紙巾。3 宣讀哈格信函的是萊利•斯托斯提(Larry Stockstill)牧師,他說:“這件事很令人痛心,使我們的世界天翻地覆,”但他含著希望、滿懷愛心地補充道:“有一天,哈格牧師會再次祝福這個世界。4

哈格的妻子蓋莉(Gayle)也向教會致上了一封信。她宣稱了對丈夫不變的愛,以及不離棄他的決心:“我們一起展開了這段旅程。靠著神的恩典,我們會一起走完它。”她接著補充道:“有些人曾擔憂,說我的婚姻太美滿,我不可能理解、同情面臨極度困境的女子。真的不會再有這種情況了……我的考驗已經開始;看吧,我會努力證明我的信心。5

正如這次事件所示,假冒偽善所造成的後果能讓整個基督教團體身心俱裂——哀慟的會眾、勉強的友誼、受創的配偶、殘敗的事工、摧毀的事業。然而,好像這還不夠,還有破壞者聚集起來,幸災樂禍地看隕落的先知的洋相。如一人寫道:

[我們]不譴責哈格的同性戀癖,但這並不是說我們不會在道德上譴責他。他的不道德,是他竟譴責同性戀,並試圖勸服聽從他的人說“同性戀者正危害著美國。”強調他的假冒偽善,關鍵是想揭露他做自己所譴責的事——而且,如果他自己都在做這種事,那這不就意味著,他其實知道此事並沒有什麼錯?哈格的不道德,就是佯裝同性戀是有錯的……我們並非真正要譴責假冒偽善的行為本身;我們只是用假冒偽善來指出,反對同性戀婚姻或任何其他東西都是不道德的6

美國的許多精英分子和大多數歐洲人口,已經認定世上根本沒有所謂的道德。他們認為,任何道德標準都是集權制度所玩的古老和壓抑的把戲,因此要求“解放”。他們不願再為邪惡感到羞恥而躲躲藏藏,並為之懺悔;反而卻堅持應該接納、圍護邪惡,宣稱邪惡為善良、可信——如此一來,邪惡根本就不存在了。那麼或許有一天,無拘無束的自主權會像海洋一樣覆蓋全地。與此同時,聚焦於基督徒和其他道德衛士的偽善面目就會是個有用的手段。畢竟,一個道德系統的公開擁護者如果連自身的道德都把持不住,又將有誰認真對待這套道德呢。於是哈格的事正好讓他們抓住把柄,使他們如虎添翼,正如哈格使他在基督裏的弟兄姐妹的信念減弱一樣。

保羅說:“你要謹慎自己,留心自己的教訓”(提前4:16 )。彼得也懇求:“你們在教外人中,應當品行端正”(彼前2:12 )。正如這次事件所示,假設神的僕人沒有走上那條窄窄的正路,其後果就不堪設想。沒錯,跌倒的領袖能再回到團契中,屬天的盼望也不致失去,但無可否認,他傷害了他所愛的人,並給了福音的敵人得逞的機會。

注:
1

《泰德•哈格致新生命教會的信》(“Ted Haggard’s Letter to New Life Church”)The Gazette, November 5, 2006, http://www2.gazette.com/display.php?id=1326184&secid=1(訪閱於2007年11月19日)。

2

艾裏克•郭司基和麥可•麥非《哈格承認購買亢奮劑》(“Haggard Admits Meth Buy”)Denver Post, December 26, 2006, http://www.denverpost.com/search/ci_4597552(訪閱於2007年11月19日)。

3

保羅•亞賽和卡洛•麥高《第三日:“我是個騙子、謊言家”》(“Day 3: ‘I am Deceiver and a Liar”)The Gazette, November 5, 2006, http://www2.gazette.com/display.php?id=1326183(訪閱於2007年11月19日)。

4

同上。

5

同上。

6

《轉角》(“The Corner”)的評論,National Review Online, http://corner.nationalreview.com/post/?q=ZjAzODJlMTdmNzBjNDM2YjAwMjdiZWM3NTkzMGFhNTI=(訪閱於2007年1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