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Español Français Ελληνικά Русский Português 中文(简体)
聖經原則
> 聖經原則 > 前蹤可尋 > 雋語名篇 > 當前動態
> 主頁 > 聖經原則 > 教會 > 衰落中的教會 > (哥林多前書5:12-13) -- 阿基米德的支點
> 類別

阿基米德的支點

12審判教外的人,跟我有什麼關係?教內的人不是你們審判的嗎? 13至於教外的人,神會審判他們。你們要把那惡人從你們中間趕出去。

哥林多前書5:12-13 (新譯本)

縱觀歷史,時不時有自稱為“基督徒”的人揮舞“極權主義”的大棒。16世紀,羅馬天主教在西班牙的宗教裁判所讓猶太教徒和穆斯林聞風喪膽。17世紀,新英格蘭的清教徒對錯過聚會者罰款,並且鞭打或放逐否定聖經裏任何一段經文的國民。聖經並不支持這些行為,教會後來也經常為此而慚愧。暴政畢竟不應當是基督教會的選擇。

但另一方面,教會絕不該退避它作為先知的角色。當保羅講到並不該由他去“審判教外的人”(12節)時,他的意思並非說,批評就是不對。保羅身為教會領袖,曾斥責許多文化習俗。例如,他贊同某人的話說:“克裏特人是常常說謊的,是惡獸,好吃懶作”(多1:12 )。有時保羅會略略添加一些戲劇色彩。當他離開彼西底的安提阿時,就當眾跺掉腳上的塵土(徒13:51 )。

保羅所謂的“審判”,在當時的語境,是指運用教會紀律。哥林多教會中的一名男子“和他的繼母同居”(1節),而且會眾還為此自高自大(2節)!無疑地,會眾們是在為自己觀念的“進步”和“解放”自我恭維。很可能他們還在鸚鵡學舌:“我們該審判誰呢?我們全都是罪人。‘讓那沒犯過罪的人拿起第一塊石頭來打我們吧。’”

保羅為此義憤填膺,一點也不意外。他堅決要哥林多教會把那個罪人從教會裏趕出去(2節)。但保羅要確定他們並沒有將自己的文化處境也和那罪人一起除掉。教會紀律當實施在主內的弟兄身上,而不是靈魂未得拯救之人(9-12節)。

如果教會不查處整個世上的罪惡,該由誰去管?神會管(13節)。政府才是神執掌賞罰之權的代表,而不是教會(羅13:1-7 )。

若沒有賞罰之權,教會怎樣冀望自己擁有深遠的影響?保羅“潔淨自己”的教訓就是答案,而且十分有效。在保羅事奉的早期,雖然基督徒在羅馬帝國中毫無政治影響力,但是他們已經以“這些擾亂天下的人”(徒17:6 )的頭銜聞名遐邇。耶穌的王國是以“感染上聖潔”來傳播的,不是依靠專橫的處罰。

研究機械杠杆的古代科學家阿基米德曾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舉起地球。”能夠“擾亂天下”的牧師就站在這個支點上,並非在政府的大堂裏。這個支點是先知的講臺,台下則是一群以自己的生命和彼此相愛的交流來彰顯基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