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Español Français Ελληνικά Русский Português 中文(繁體)
前踪可寻
> 圣经原则 > 前踪可寻 > 隽语名篇 > 当前动态
> 主页 > 前踪可寻 > 教会 > 衰落中的教会 > 新郎来了——19世纪:每况愈下的教会纪律
> 类别

新郎来了——19世纪:每况愈下的教会纪律

威廉•约翰逊(William B. Johnson)牧师在开导因习惯性犯罪而刚刚被开除教籍的伊丽莎白•琼斯(Elizabeth Jones)。约翰逊牧师提醒琼斯,她从最初信奉基督之名时就当承担的义务,以及她如何未能履行这些义务。虽然琼斯遭受了“严厉的谴责”,但约翰逊牧师的“鼓励之话深深印在她的良心上,促使她从歧途转向主的宽恕和怜悯。1

此事件发生于1812年6月21日的乔治亚州萨凡纳市第一浸信会。与现在不同的是,这类事件在那时司空见惯。因为会众们相信,神会以复兴祝福一个纯洁的教会,又加上耶稣(太18:15-18 )和保罗(林前5:1-3 )的教导,因此他们以最严肃的态度实施教会的纪律。

内战前,美国南部的浸信会每年开除几乎百分之二的成员2 当一个人加入教会时,他也自愿将自己归入教会弟兄姐妹的权柄之下:他知道生活会受到监督,在必要情况下,教会会斥责、甚至开除他。教会通常每月举行一次常务大会(或事务会议),其中多数时间都花在纪律问题上——谴责这位、规劝那位、任命某委员会做调查、或听证报告。他们特别注重醉酒、奸淫、殴斗等诸如此类的行为,因为这些行为众所周知,会让基督之名蒙羞。

没有人真正号召过终止教会纪律,或宣称过反对教会纪律。然而从1920年代开始,教会纪律便消逝无踪影。一名浸信会牧师在1910年写道:“看来,教会纪律已是陈年旧事,将随着过去的化石残骸一同作古了。”另一牧师哀痛道:“我们已不再要求会众过最起码、得体的基督徒生活。3 教会纪律每况愈下的原因,其一是城市化——人们抛弃了美国小镇里彼此负责的环境。另一原因,则是逐步沉迷于“有效率”和“人数增长”的教会发展模式4

约翰•达格(John L. Dagg)曾说过:“教会没了纪律,也就没了基督。5 今天听来,这句话正是判决之言,因为教会已经被社会接纳观及对其自身的宽容所引诱。如果教会要再度成为基督在地上的信使,她必须重拾其呼召,作基督完美无瑕的新妇。

预防胜于治疗,对教会而言也不例外。“塑造式纪律”比“矫正式纪律”更可取。培养信徒们的圣洁,远比因不圣洁而开除他们要好得多。但是,一个教会若没有开除教籍的决意,就像一家不做手术的医院。如果神的子民真正渴望作新约的教会,那么即便疼痛万分,也必须作好准备——既要以鼓励作镇痛剂,也要拿得起开除教籍的手术刀。

注:
1

格高理•威尔斯《民主的宗教:美国南部浸信会中的自由、权柄与教会纪律(1785-1900年)》(Gregory A. Wills, Democratic Religion: Freedom, Authority, and Church Discipline in the Baptist South, 1785-1900,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43-44页。

2

同上,22页。

3

同上,116-117页。

4

同上,116-138页。

5

约翰•达格《论教会秩序》(John L. Dagg, A Treatise of Church Oder, Charleston: Southern Baptist Publication Society, 1858),274页。摘引自 Mark Dever, “The Noble Task: The Pastor as Preacher and Practitioner of the Marks of the Church” 收录于 Polity, ed. Mark Dever ( Washington, DC: Center for Church Reform, 2001) ,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