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Español Français Ελληνικά Русский Português 中文(简体)
> 聖經原則 > 前蹤可尋 > 雋語名篇 > 當前動態
> 主頁 > 前蹤可尋 > 教會 > 衰落中的教會 > “吃一塹,長一智”:斯克普斯的猴子審訊 -- [1925年夏]
> 類別

“吃一塹,長一智”:斯克普斯的猴子審訊——1925年夏

1925年7月20日,清晨,法官約翰•T•柔斯通(John T. Raulston)決定把庭審移到法院外草坪上的一個臨時平臺上。因為法庭的地板不堪人群的重壓,逐漸裂開。這時候,庭審的法律程式已經結束。約翰•T•斯克普斯(John T. Scopes)被控在公立學校教授達爾文進化論 。然而,美國的第一辯護律師,驕傲的不可知論者克萊倫斯•達若(Clarence Darrow)還留有一步棋。由於敗訴,他將全部精力放在“文化戰”上。為了破壞對手的名譽,他招聚了數位科學家為進化論作證1

公訴人威廉•詹寧斯•布賴恩 (William Jennings Bryan)對這些論證提出抗議,於是達若要求他站在證人席上(布賴恩以“偉大的眾議院議員”著稱,是三屆總統候選人,前國務卿,犀利的批評進化論者)。將近兩個多小時,著名的辯護律師連珠炮般,用尖銳的問題質問布賴恩關於聖經中的神奇故事:該隱妻子的由來、世界範圍的大洪水、漂浮的斧頭、停住的太陽。人們怎麼可能會相信這樣的文學記載?

被稱為斯克普斯的猴子審訊,打一開始就是有人精心策劃的。在美國民權自由聯盟(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以下簡稱ACLU)的教唆煽動下,一個團體開始接洽斯克普斯,並問他是否願意在自己身上測試一條新的田納西法律——禁止在公立學校教授進化論。事實上,斯克普斯根本不是生物學老師,他只是橄欖球教練。碰巧的是,就在學年的最後兩周,斯克普斯替一位元患病的生物學老師代課,因此他有這個機會挑戰有關進化論的法條。斯克普斯同意了。於是田納西州的戴頓市(Dayton)開始了一場媒體閃電戰,將整個國家都捲入該案的風暴中。為了讓這個案子出盡風頭,戴頓市的區律師邀請了布賴恩參與起訴斯克普斯。兩位全國知名人物,達若和布賴恩都參與這起案件,使各大報社紛紛派遣記者全程報導這場“世紀審判”。

審判開始以後,過不了幾天,案情就相當明朗了。布賴恩提出,國家立法機關有權決定學校課程,這一點獲得法庭認可。然而,為了獲得勝利,他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布賴恩在大範圍的辯論中,敗給達若,“偉大的眾議院議員”被迫承認聖經需要解釋和闡述:他承認,停住不動的是地球,而不是太陽。他也公開承認自己不瞭解基督教之外的其他宗教﹑地球年代以及世界語言的種類。達若宣佈了自己的勝利;而布賴恩和他的宗派則沒有資格談論科學 2

達若進一步推進他的戰果,盡其所能地醜化相信聖經的基督徒形象。歷史學家喬治•馬斯登(George Marsden)記述了這對文化造成的惡果:

在人們的印象中,一方是小城鎮,充滿愚昧、未受過良好教育的土老帽兒、愚昧主義、異想天開的宗教販子、基督教基要主義、南部地區……以及威廉•詹寧斯•布賴恩。與此相對的另一方是都市,紐約-芝加哥律師的圈子、知識份子、新聞記者、智者、精英、現代派、以及老於世故的不可知論者克萊倫斯•達若3

教會對斯克普斯案的反應是退守到暗處。這和當初教會失去對主流宗派的控制時,所做的反應一樣。基督教基要主義運動原本是宣講歷史的基督教基本真理的領軍人,如今卻變成一個與社會脫離的孤立群體。佈道家諸如威廉•貝爾•萊理(William Bell Riley)、J. 弗蘭克•諾裏斯(J. Frank Norris)和鮑勃•鐘斯(Bob Jones)乾脆完全拋開文化,開始了自己的學校,孕育隔裂主義。他們的理由是,如果要拯救世界,那麼就必須找到隱蔽卻又純淨的教會。

當各國與納粹主義﹑法西斯主義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抗爭之時,基要派從歷史舞臺上退隱了近二十年。直到40年代末和50年代,基督教才再度關注社會,出現了像葛培理 (Billy Graham)﹑卡爾•亨利 (Carl F. H. Henry)、夏露•約翰•奧肯加(Harold John Ockenga)等人物,使教會從主動流亡中回頭。他們的努力激發了一代人與文化相銜接。福音派已經在政治、科學、教育領域有了進展。目前,智慧設計運動 (intelligent design movement4 已經將傳統的進化論逼到防守的死角,這既歸功於科學的良性發展,同時也歸功於教會願意考慮這些問題,並支持這些事業。然而,這個洶湧的勢頭也可能轉瞬即逝,因此基督肢體的領袖必須牢記斯克普斯案件的慘敗及惡果,用溫斯頓•邱吉爾 (Winston Churchill)的話說,就是:“吃一塹,長一智”5

注:
1

斯克普斯審訊的詳盡記載,參見愛德華 J. 拉森《眾神的夏天》(Edward J. Larson, Summer for the gods)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7年,170頁。

2

相關討論,見拉森著作,188-190頁。神學家米勒德•埃裏克森總結布賴恩的失敗,他說:“基要派根本就沒有充分論證。結果,他的論點就被各種學科和敏銳的學者否定或忽略,因為他的論點似乎與知識界的誠實正直不相容”。見米勒德•埃裏克森《新福音派神學》(Millard Erickson, The New Evangelical Theology)Westwood, NJ: Fleming Revell Co., 1968年,27頁。

3

喬治 M. 馬斯登,《基要主義與美國文化》(Fundamentalism and American Culture)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0年,185頁。

4

威廉•德布斯基,《智慧設計運動》(William Dembski, “The Intelligent Design Movement”)Cosmic Pursuit, Spring 1998, http://www.arn.org/docs/dembski/wd_idmovement.htm。

5

溫斯頓•邱吉爾,引自史蒂文•F•黑沃德《邱吉爾的領導》(cited in Steven F. Hayward, Churchill on Leadership)Rocklin, CA: Forum, 1998年,2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