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Español Français Ελληνικά Português 中文(简体)
雋語名篇
> 聖經原則 > 前蹤可尋 > 雋語名篇 > 當前動態
> 主頁 > 雋語名篇 > 教會 > 教會的先知之聲 > 英雄今安在?——彼得•馬歇爾(1902 - 1949)
> 類別

英雄今安在?——彼得•馬歇爾(1902 – 1949)

帶著一顆為著事工受訓的心,彼得•馬歇爾(Peter Marshall)1927年遷居到美國。到了1937年,他已完成學習,並在亞特蘭大帶領威斯敏斯特長老會,取得了顯著成就。那一年,華盛頓的紐約街長老會召他擔任牧師。不久以後,他們不得不攔住那些前來聽他講道的擁擠人群。

1947年,他成為參議院的牧師,並在這個職位上一直服侍到兩年後出於心臟病發作的早死。他的禱告特別讓人難忘——“主啊我神,即使在這個時刻,我們在禱告中慌張地進入你的同在時,我們還因那些未履行的職責、未遵守的激勵,和所忽視的呼召而深受折磨。機遇友善地敲著我們的心門,卻在哭泣中離開……

在他死後,他的妻子——凱薩琳•馬歇爾(Catherine Marshall)——繼續寫了很多的書,其中有兩本(《一個叫做彼得的人》(A Man Called Peter)和《基督風格》(Christy))被搬上了銀幕。

在一篇取自以賽亞書1:10,15-20節 的講道中,馬歇爾號召他的會眾和被他吸引的更廣大的聽眾,要有屬靈上的英雄主義。雖然這些話是針對二戰後的美國說的,它們也同樣永遠適用于其他文化。

基督徒所懷念的英雄,包括林肯在內,都不是神化了的人;他們是人。他們有他們的軟弱。他們的缺點也被他們的朋友所熟知,並且比他們自己更為瞭解。但關鍵在於,因著神和祂的引領,他們可以提供給我們國家如此迫切需要、在道德上的領導。

美國在日常生活的戰場上也需要英雄——在我們的家、在我們的學校、在大學校園、在辦公室和工廠——那位可以帶領我們回到理想主義的人。

屬於我們的時間不多了。我們是一個被幾乎持續不斷的工業衝突所折磨,被政治上的權宜所背叛和利用、被穩定增長的離婚率所破碎,被淫蕩和不道德所削弱和染病,被種族和政治仇恨所分裂的國家。

可是我知道這些——並且必須一再重複:沒有哪個國家曾經是在向下的發展中取得進步。沒有哪個人靠降低他們的標準而變得更加偉大,更沒有人通過改變法律來迎合這種更低的標準。沒有哪個社會曾經因鬆散的道德觀而富強或進步……

當今的英雄哪里去了?只要我們最終準備好去聆聽天父上帝的堅強話語,他們就會在我們中間出現,上帝將會興起他們1

注:
1

彼得•馬歇爾著,《英雄今安在?》,在20世紀偉大講道集(20 Centuries of Great Preaching)第12冊。Clyde Fant and William Pinson (Waco: Word, 1971), 第11-1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