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Español Français Ελληνικά Русский Português 中文(简体)
雋語名篇
> 聖經原則 > 前蹤可尋 > 雋語名篇 > 當前動態
> 主頁 > 雋語名篇 > 教會 > 牧師、文化和公共責任 > 對空氣講道——J. 起士翰•梅欽(1881 - 1937)
> 類別

對空氣講道——J. 起士翰•梅欽(1881 – 1937)

1912年9月20日,J. 起士翰•梅欽 (J. Gresham Machen)向普林斯頓神學院師生發表演講,題目為《基督教與文化》。很大程度上,這篇演講奠定了梅欽本人後來一生的勤勉事業。梅欽認為,美國社會越來越明顯的世俗化趨勢,給教會帶來嚴重的危機:自然主義已在學校紮根,唯物主義也佔據支配地位。他相信,解決辦法就是神的子民獻身於思想領域的爭戰。他指出,僅有社會變革和“宗教熱情”遠遠不足。信仰若要戰勝懷疑論,就需要一群有靈命的思想鬥士,這些人能夠博覽群書,思考透徹,同時又能尖銳地評論當今世界的謬誤和混亂。

情勢相當嚴峻,甚至可能使我們灰心喪氣。但是,我們若是真基督徒,若在生命裏與復活的主緊緊相交,情況就不至如此。如果我們真的堅信福音真理,那麼我們就當在各式各樣的敵人面前宣告真理,那麼任務的艱巨、盟友的稀少就會更加鼓舞我們。我們甚至可以喜樂,因神沒有將我們放在順境,而讓我們身置於一個懷疑、混亂、爭戰的時代。如此一來,我們也不會害怕召集其他鬥士進入戰爭。與其讓我們的神學院僅僅作宗教熱情的中心,不如使它成為信仰的戰場……在這裏,[人們]能學會以成熟且深厚的信仰,來代替孩童似的、未經思考的信心。讓我們別擔心這樣做會丟失屬靈的能力。

今天的教會凋零腐敗,是因缺乏理性思考,而非思考過度。她在改進物質條件方面卓有戰績,而且得著了榮耀的勝利。神幫助了我們,不犯下這種無心的錯誤,輕看這方面的成就,因為物質條件的改善的確把人從困苦中解救出來。但如果僅僅是改善物質條件,成果恐怕曇花一現。看得見的都是暫時的,而看不見的才是永恆的。如果沒了神,慈善博愛又能怎樣?生命的背後是整個靈命世界——哲學家已試圖進行探索,而基督教則將其中的神奇展示給純樸的靈魂,教會能力的源泉也在那裏。然而,我們不可能一帆風順地進到那裏,但當今的教會卻從爭戰中膽小地退縮出來:現代思潮逼迫教會與靈界脫離,於是教會就用無爭議的事來安慰自己。如果教會為窮人提供住房,她當然不需要害怕遭遇什麼抵觸……二十世紀在理論上贊同社會改良,但是對罪、死亡、救贖、生命、神,卻有許多爭議。如果我們選擇逃避爭議,那我們大可對一切撇手不管,隨波逐流就行了……面對問題也能避重就輕,而且許多牧者正在這麼做——他們正在對著空氣講道。

教會期盼著另一種人,一種能為教會爭戰、解決問題的人。神學院生存的重要動力之一,就是去發現這些人。他們不需要有出眾的成就,但他們必須善於思考,必須努力在屬靈方面和思想上奮力抗爭。他們的思想可能會局限在狹窄的領域,但他們必須有原創的思想。對他們而言,神學研究不僅僅是一項任務,更是一種探索與求證。所以神學的成功,不能靠死記硬背,而是要走向真正的信仰。

漠不關心的潮流,正困擾著教會,於是教會努力更改她的資訊,以適應當今時髦的風氣。但是,如果教會在面對衝突時,能謙卑地禱告默想;如果教會在對時事做出回應時,也能在福音的光照之下,回答屬靈世界的永恆問題,那麼教會就有可能因神的恩典、依靠神的良善之靈,並按照神的時間,大有能力地向前邁步;並且,在這個充滿懷疑的時代過去之後,將迎接信仰時代的黎明1

注:
1

J. 起士翰•梅欽《基督教與文化》,The Princeton Theological Review 11 (1913年),13-1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