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Español Français Ελληνικά Русский Português 中文(简体)
雋語名篇
> 聖經原則 > 前蹤可尋 > 雋語名篇 > 當前動態
> 主頁 > 雋語名篇 > 教會 > 牧師、文化和公共責任 > 所有想作(未來)總統的人——約翰•亞當斯(1735 - 1826)
> 類別

所有想作(未來)總統的人——約翰•亞當斯(1735 – 1826)

1774年,英國和美洲殖民地就課稅、代表制、國家身份問題,發生口頭上的爭執。約翰•亞當斯 (John Adams)把這段爭執的始末記錄下來,題為《諾文古魯斯:與美洲之爭議的歷史縱覽》(Novanglus: A History of the Dispute with America from Its Origin to the Present Time)。這位未來的美國總統意識到,一群道德腐敗的人永遠無法與英王喬治三世(George III)在道德上展開辯論;對手若是一個文明的社會,情況則更糟。亞當斯特別針對他當時當地的情況,號召人們回到解決問題的根源:牧師要指出國家和個人的罪,以及呼召會眾身體力行,為公共美德描繪出清楚的藍圖。

牧者的職責,就是要依據情況來考慮他們所當說的話。他們必須反對日益猖獗的罪行,推許眾人期待的美德。比如說,如果過分的野心和貪贓枉法正滋生並氾濫,牧者不就該警戒他們的聽眾抵擋這些惡行嗎?假如為大眾著想的美德是大眾的期盼,牧者不就該反復教導這些美好的德行嗎?假如麻薩諸塞州的基督徒官員與公民之間發生權利和義務的爭執,牧者不就該解釋清楚這些事的本質、目標、局限、和限制嗎?哪怕會因此得罪全麻省的居民1

注:
1

約翰•亞當斯《諾文古魯斯:關於美洲由始(1754年)至今的爭議史》,引自Norman Cousins編,“In God We Trust”: The Religious Beliefs and Ideas of the American Founding Fathers,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58年,89-9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