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Español Français Русский Português 中文(简体)
當前動態
> 聖經原則 > 前蹤可尋 > 雋語名篇 > 當前動態
> 主頁 > 當前動態 > 教會 > 牧師、文化和公共責任 > 慈善團體的基督教之源
> 類別

慈善團體的基督教之源

《今日美國》2007年的平安夜刊,介紹了25家慈善團體,它們“代表著範圍很廣的福利事業,包括環境、健康、動物、藝術、教育、人道服務以及公共利益1 。這些團體當中,沒有一個是明確的基督教團體,名單上也沒有“救世軍”或“撒馬利亞基金會”(Samaritan’s Purse)。然而,如果我們考察一下它們的歷史背景,就會發現,它們不僅和基督教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也受到基督教不少影響。這正是做光做鹽的後果——主的“好撒馬利亞”子民發自內心的行為。

1.大哥哥大姐姐協會(Big Brothers Big Sisters):1902年,歐尼斯特•考特(Ernest Coulter)向紐約中央長老會(Central Presbyterian Church of New York)的男子俱樂部演講後,成立了大哥哥協會2 隨後,天主教的大姐姐協會崛起,從而與大哥哥協會合併,發展成男女聯合的協會3

2.地球日聯盟(Earth Day Network):於1970年發起地球日的威斯康辛州參議員蓋洛德•尼爾森(Gaylord Nelson),並不是篤信宗教的人。雖然如此,他在一所大學裏提出這專案時,承認阿西西的聖方濟 (St. Francis of Assisi)對環保人士的影響4

3.美國饑餓救援組織(America’s Second Harvest):約翰•範•亨格爾(John van Hengel)為了療養身子,從威斯康辛州搬到亞利桑那州。他開始閱讀聖經,到基督教青年會游泳,並且到當地一家湯品店幫忙。雖然他窮困潦倒,並依靠救世軍的救濟品為生,但他卻在鳳凰城聖馬利亞大教堂(St. Mary’s Basilica)的幫助下,創立了美國第一間食物銀行(food bank)5

4.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Special Olympics):在甘迺迪基金會(Kennedy Foundation)和芝加哥公園區(Chicago Park District)的協助下,安妮•伯克(Anne Burke)於1968年創辦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6 伯克是聖西門宗徒堂(St. Simon the Apostle Church)的成員,她還榮獲四所天主教大學的榮譽學位,其中包括德保羅大學(DePaul)和聖十字大學(Holy Cross)。

5.蘇珊科曼乳腺癌基金會(Susan G. Komen for the Cure):靈恩派天主教徒南茜•布林克爾(Nancy Brinker)是這個組織的主席。該組織致力於治療乳腺癌,正是這疾病奪走了她姐姐蘇珊的生命7 2002年,布林克爾“為了更大地榮耀神而服事人”,獲得了“羅耀拉之劍獎8 (Sword of Loyola award)9

6.人類家園國際組織(Habitat for Humanity International):前基督會(Disciple of Christ)宣教士米勒德•富勒(Millard Fuller)成立了這個為窮苦人士提供棲身之所的事工。這事工的概念源于科伊諾尼亞農場 10(Koinonia Farm),而這農場的創辦人克拉倫斯•喬丹(Clarence Jordan)曾獲得美南浸信會神學院的博士學位11

7.大野鴨基金會(Ducks Unlimited):創立這個沼澤地管理委員12 的約瑟夫•納普(Joseph Knapp),是菲比•納普(Phoebe Knapp)的兒子。菲比•納普是讚美詩《有福的確據》的作曲者,這首歌的作詞者是芬妮•克羅斯比(Fanny Crosby)。他們三人都在紐約的約翰街衛理公會(New York’s John Street Methodist Church)聚會13

8.國際善心機構(Goodwill Industries International):1902年在波士頓由衛理公會牧者愛德格•赫爾姆斯(Edgar J. Helms)所創立,這個助人就業的事工標語是,“助人自食其力,而非簡單施捨”(A hand up, not a hand out)14

9.美國紅十字會(American Red Cross):該會的創辦者兼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亨利•杜南(Henry Dunant),來自日內瓦一個“虔誠及慷慨的加爾文派家庭15 ,他一度在基督教青年會擔任全職事奉16

基督教的影響無處不在,更不必說這些蓬勃發展的25家慈善團體當中,各個團體的基督教氛圍了。

注:
1

《〈今日美國〉感謝美國慷慨支助這些慈善團體》(USA TODAY Thanks America for Their Generosity in Supporting These Charities)USA Today, 2007年12月24日,6B版。

2

《歐尼斯特•肯特•考特》(Ernest Kent Coulter),The Extra Mile, http://www.extramile.us/honorees/coulter.cfm (訪閱於2008年1月22日)。這次演講的內容包括:

要服事這類(問題)少年,只有一個辦法,就是要有一些認真、忠誠的男性志願者來當這類少年的大哥哥,照顧[原文如此]他、幫助他學好,讓這小弟弟感受到在這座大城市裏,至少還有一個人關心他,擔心他是死是活。我在號召這種志願者。

3

《我們是誰》(Who We Are)Big Brothers Big Sisters of America Website, http://www.bbbs.org/site/?c=diJKKYPLJvH&b=1539759, (訪閱於2008年1月22日)。

4

弗蘭克•奧科弗《蓋洛德•尼爾森:發起地球日的人是了為曠野而發出的呼聲》(Frank Aukofer, “Gaylord Nelson: Earth Day Founder Was a Voice Crying out for the Wilderness”) JSOnline/Milwaukee Journal-Sentinel, 2005年7月4日, http://www.jsonline.com/story/index.aspx?id=337764,(訪閱於2008年1月22日)。

5

派特理夏•沙利文《1967年創辦第一間食物銀行的約翰•範•亨格爾逝世,享年83》(Patricia Sullivan, “John van Hengel Dies at 83: Founded 1st Food Bank in 1967”),Washington Post, 2005年10月8日,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p-dyn/content/article/2005/10/07/AR2005100701911.html,(訪閱於2008年1月22日)。

6

《從後院的營會變為全球性的運動: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之始》(From Backyard Camp to Global Movement: The Beginnings of Special Olympics),Special Olympics Website, http://www.specialolympics.org/Special+Olympics+Public+Website/English/About_Us/History/default.htm,(訪閱於2008年1月22日)。

7

蘇珊 G. 科曼的故事》(Susan G. Komen’s Story),Susan G. Komen for the Cure Website, http://cms.komen.org/komen/AboutUs/SusanGKomensStory/index.htm,(訪閱於2008年1月22日)。

8

瑪麗•墨菲《布林克爾獲頒羅耀拉依納爵之劍獎》(Mary Murphey, “Brinker to Receive Sword of Ignatius Loyola Award”),The University News, 2002年3月27日,http://media.www.unewsonline.com/media/storage/paper953/news/2002/03/27/News/Brinker.To.Receive.Sword.Of.Ignatius.Loyola.Award-1664490.shtml,(訪閱於2008年1月22日)。

9

《羅耀拉之劍》(Sword of Loyola”),Saint Louis University Website, http://www.slu.edu/x2218.xml,(訪閱於2008年1月22日)。

10

《家園的歷史》(The History of Habitat),Habitat for Humanity Website, http://www.habitat.org/how/historytext.aspx,(訪閱於2008年1月22日)。

11

《克拉倫斯•喬丹》(Clarence Jordan),Koinonia Partners Website, http://www.koinoniapartners.org/clarence/index.html,(訪閱於2008年1月22日)。

12

《大野鴨基金會歷史:主要的里程碑》(Ducks Unlimited’s History: Major Milestones),Ducks Unlimited Website, http://www.ducks.org/About_DU/AboutDucksUnlimitedHome/2093/Timeline.html,(訪閱於2008年1月22日)。

13

《菲比、帕爾默、納普:富裕、美麗、慷慨》(Phoebe, Palmer, Knapp: Rich, Beautiful, Charitable),Ducks Unlimited Website, http://www.ducks.org/About_DU/AboutDucksUnlimitedHome/2093/Timeline.html,(訪閱於2008年1月22日)。

14

《我們的歷史》(Our History),Goodwill Industries Website, http://www.goodwill.org/page/guest/about/whatwedo/ourhistory,(訪閱於2008年1月22日)。

15

《亨利•杜南》(Henry Dunant),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Red Cross Website, http://www.icrc.org/Web/eng/siteeng0.nsf/htmlall/57JNVQ,(訪閱於2008年1月22日)。

16

《亨利•杜南》,Nobel Prize Website, http://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peace/laureates/1901/dunant-bio.html,(訪閱於2008年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