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Español Français Ελληνικά Русский Português 中文(简体)
前蹤可尋
> 聖經原則 > 前蹤可尋 > 雋語名篇 > 當前動態
> 主頁 > 前蹤可尋 > 教會 > 牧師、文化和公共責任 > 真理和行動——萊恩叛亂 -- [1834]
> 類別

真理和行動——萊恩叛亂

1834年夏,萊恩神學院(Lane Seminary)的理事們以強烈的反應鎮壓了一場校園騷亂1 學校領導層不僅廢止了一切非學術社團,還禁止學生在餐前發表未經批准的公告2 理事會出於什麼原因採取這麼激進的方法呢?原來,他們要阻礙校園中反奴隸制社團的活動,因為這些活動提倡立即釋放奴隸,並為種族互融設立榜樣:白人學生不但在黑人學校教課,而且還住在黑人家裏。在希歐多爾•德懷特•韋爾德(Theodore Dwight Weld,1803-1895)的帶領下,大約40個神學院學生離校表示抗議3 韋爾德和他的追隨者蔑視當時的種族壁壘,因此危害了萊恩的“聲望”。他們集體離開神學院,由此被稱為“萊恩叛亂”4

韋爾德在新英格蘭的清教徒背景中長大,是一名公理會牧師的兒子。他年輕時是一位公眾演說家,以教授“記憶術”(一種提高記憶的系統)而聞名5 1828年在美國的“第二次大覺醒”時,韋爾德大約在紐約州尤蒂卡市(Utica)的復興中歸主6 信主以後,他馬上從教授記憶術轉向傳福音。對照自己從罪的捆綁中得自由的經歷,又看到同樣按照神的形象被造的黑人——不論男女——,不是被虐待就是被鎖鏈拘禁,韋爾德感到十分憤慨。

在整個北部,從俄亥俄山谷到新英格蘭,自由後的黑人都不受歡迎,地位低下。大多數反對奴隸制的人都認為,最安全的解決辦法是殖民化——把黑人運回非洲。因為他們猜測,如果只是釋放黑人,“會引起一場史無前例的種族戰爭”7 但韋爾德的信念卻讓他得出另外的結論:“唯一的答案就是,讓奴隸主立刻認識到自己的罪,立即釋放奴隸,並讓全體美國人都認識到,黑人也是人”8

1834年2月,“萊恩辯論”掀起了神學院裏的爭論。韋爾德公佈了兩個問題供大家考慮。第一個論及立即廢除奴隸制的問題,第二個問題則是要探討,基督徒公眾是否可以問心無愧地支援殖民地化9 辯論持續了18天。結束時,入校時唯一主張廢除奴隸制的韋爾德,已經有了一些跟從者。“韋爾德派”致力於立即釋放所有奴隸10

“韋爾德派”主張光“嘴上說”是不夠的。若要改變思想,他們的生活必須融入黑人社會。就像韋爾德所說:“如果我在城裏吃飯,那會是在他們的桌上;如果我在城裏睡覺,那會是在他們的家中。如果我參加聚會,那將會是他們的婚禮﹑葬禮﹑他們的宗教會議﹑他們的安息日學校和他們的聖經課堂”11 神學院要求“韋爾德派”停止和黑人混合在一起,但被他們拒絕12 軟語相勸失敗後,神學院決定以強行解散他們的組織來脅迫。但是,他們寧可選擇離開,也不願屈從一個不合理的規定13

韋爾德及其同伴們在流行觀念的大潮中逆流抗爭。他們當中的許多人為了信念而離開萊恩,也犧牲了事業。從標準的後見之明的角度來看,有人可能覺得這些人的行動雖然值得欽佩,但也十分自然。畢竟,種族歧視是不對的。但是在今天,有一大堆已經被社會所接受的罪,正威脅著基督教會的正直。所以問題仍然存在:教會領袖們是要拒絕悔改最纏身的罪?還是正視錯誤、與韋爾德派站在一起?

注:
1

萊恩神學院1829年建於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曾致力於在美國西部擴大“第二次大覺醒”的信仰復興運動。萊恩最著名的學生之一是惠頓學院(Wheaton College)的第一任院長喬納森•布蘭查德(Jonathan Blanchard,1811-1892)。萊恩神學院現在與芝加哥大學的麥考密克神學院(McCormick Theological Seminary)相聯合。

2

羅伯特. H. 亞畢祖《熱情的解放者:希歐多爾•德懷特•韋爾德和改革的兩難境地》(Robert H. Abzug, Passionate Liberator: Theodore Dwight Weld and the Dilemma of Refor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0年,117-118頁。

3

唐納德. W. 代頓《發現福音派傳統》(Donald W. Dayton, Discovering an Evangelical Heritage)Peabody, Mass.: Hendrickson, 1976年,37頁。

4

同上,35頁。

5

亞畢祖, 25頁。

6

韋爾德一生並沒有始終忠於福音派原則。到1840年代,他已經認為個人成長比聖經的神聖權威和基督十字架的贖罪工作更重要。 到了1870年代,他完全否認正統信仰,和一神教聯合一起。他之所以遠離福音派,是受到十九世紀基督教倒退到完美主義和先驗主義的影響。

7

同上,87頁。

8

同上,87-88頁。

9

這些問題的原話是:“第一,擁有奴隸的那些州的人們,應當立即廢除奴隸制嗎?”;第二“美國殖民地社會的教條、傾向和尺度,及其主要支持者的影響,是否值得基督徒公眾的贊同?”同上,90頁。

10

代頓,36頁. 亞畢祖,90, 98頁。

11

1836年3月9日,韋爾德給路易斯•泰潘(Lewis Tappan)的一封信,亞畢祖引,95頁。

12

同上,111頁。

13

韋爾德認為,正如信心需要工作一樣,真理也需要行動,“如果一個組織不能堅持這個主要的立足點,那不如垮掉”。 韋爾德,《陳述(離開萊恩的)原因》(Statement of Reasons [for leaving Lane])。亞畢祖引,12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