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智地向未来投资……你们的未来!
17 你要嘱咐那些今世富有的人,叫他们不要心高气傲,也不要寄望在浮动的财富上,却要仰望那厚赐百物给我们享用的神。18 又要嘱咐他们行善,在善事上富足,慷慨好施,19 这样,就为自己在来世积聚财富,作美好的基础,好叫他们能够得着那真正的生命。
提摩太前书6:17-19节 (新译本)
2004年6月,一位德累斯顿(Dresdner Kleinwort Wasserstein, 简称DrKW)的全球股票资产1 战略师詹姆士•蒙提亚(James Montier)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题为“快乐心理学”(The Psychology of Happiness),迅速风靡全球。通过探索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困扰之一,也就是到底什么意味着快乐,德累斯顿建议它的国际客户们,停止把快乐与金钱等同起来。在2005年11月,蒙提亚接着这篇报道又写了另一篇,论证说,“物质的追求不是通往持久快乐的路。大量的证据表明,相比起那些专注于内在的目标,比如人际关系或个人成长的人来说,那些拥有更多物质目标的人更不快乐。”
保罗告诉他年轻的牧师朋友提摩太,要警告那些拥有很多资源的人,不要把希望放在财富上。他们应当用一种更为有益的方式“积攒财富,”一种能为他们在将要再来的基督里面生活做准备的方式。同时,保罗使人回想起耶稣在登山宝训中说过的话(对比太6:19-20 )。这个表达方式的意思是什么?财宝是某种——或者任何一种——人以之为宝贵的东西,一种可以统治人心的东西。
出于这个原因,保罗提出了这个问题,因为神想让我们最多地珍惜和宝贵祂(第17节 )。但这并不是为了神的益处,更是为了我们的益处。上帝关心信徒的幸福和真正的快乐。如果一个人珍视那些可以失去的东西,那么他离一个非常悲惨的人就只有一步之遥。但是,那些珍视与神的关系胜于一切的人,则能享受不被平常人类事物不稳定的特征所干扰的荣耀自由。
当然,保罗在18节中所建议的慷慨,并不是靠“善行”得救的一种手段,尽管有些富人似乎会这样想。由于慈善和特殊贡献,他们享受到众人的喝彩,甚至从世俗文化而来的担保,认为他们在天国的命运也因此而确定。但是保罗一贯且雄辩地坚持,得救关乎恩典,而非报酬。有价值的慷慨产生于被救赎的生命;并非慷慨本身施行拯救。
米德斯国王(King Midas)希望他所碰过的所有东西都变成金子,结果他发现自己饿得要死,因为除了宝贵的金属以外,没有别的东西可吃,而且他也成了孤家寡人,因为当他试图拥抱问候他的女儿时,他就把她变成了一个冰冷的雕像。那些(尤其在美国)着迷于开发“米德斯接触”白日梦的基督徒,在他们得到想要的东西之前,最好停止做梦。事实上,神或许决定把他们遗弃在一个孤独的生活中,除了和他们相依为伴的“东西”之外,一无所有。
正如德累斯顿所承认的那样,钱不能买来快乐。然而,只有神才建立了一个世界,在当中祂为了自己子民的快乐,慷慨地供应许多美好的事物。当基督徒努力工作时,他们能够坦然地享受随之而来的幸福。但是,如果人类最深层的需要是与他人组成社会、与神建立关系,那么,没有神的繁荣就是一种糟糕的生活方式,一块寄居的贫瘠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