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Español Français 中文(简体)
> 聖經原則 > 前蹤可尋 > 雋語名篇 > 當前動態
> 主頁 > 前蹤可尋 > 教育 > 教與學 > “好好教養孩童” -- [1662]
> 類別

“好好教養孩童”

威斯敏斯特的神學家們為小要理寫下著名的問題:“人活著的目的是為什麼?”但是直到位於倫敦牛奶街聖瑪麗·馬格達倫(Mary Magdalen)教會的牧師湯瑪斯·文森特(Thomas Vincent)(1634-1678)的推廣,小要理才開始流行。他為小要理加添了一些注解,並在自己的教會裏提倡它的使用。他認為牧師有一個特別的職責:就是給孩子們一個好的神學教育:“僅僅把你的孩子或僕人帶來參加公開敬拜是不夠的;你有責任私自給他們教導,在家裏檢查他們的教義是否清楚。1 文森特的工作使小要理的作者們非常欣喜,他們為小要理宣傳,並鼓勵英國所有信徒都使用小要理:“我們認為這對所有基督徒來講都很實用,尤其是家庭。2

文森特不僅僅只想讓信仰適用於家庭——還有很多事情都很重要。文森特所處的時代是一個與福音信仰為敵的時代。1662年,權威人士將他從牧師位置上排擠出去,因為他拒絕屈服於嚴厲的克拉倫登教條。該教條要求嚴格服從大英帝國國教會所有的規章制度。面對如此的逼迫,為了教會能在真理與純淨中生存下去,下一代人必須瞭解《聖經》。文森特毫不猶豫地把這樣的任務放在了牧師們的身上3

文森特的實踐以及他所處的時代都不是新鮮事。早期教會面臨逼迫時,教會帶領人就曾借助於要理問答的方式來教導會眾。“要理問答”的字面意義就是“根據聲音”(即耳朵的聽覺,而不是靠閱讀)來教導。得到優良教導的信徒在面對逼迫時是最不容易放棄信仰的4 然而,對兒童進行小要理問答直到宗教改革時代才興起。約翰·加爾文在1548年辯論說,教會的益處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對兒童進行要理問答:

若沒有要理問答,屬神的教會就得不到很好的保存。要理問答就像是種子,預防好穀子死掉,且讓穀子能夠一代又一代倍增下去。因此,如果你想修建一座經得起時間長河考驗的、不會很快就坍塌的信仰大廈,就需要好好教導孩童5

在十七世紀的英國,許多福音使者被迫放棄神職職位,有些甚至因為自己的熱情而被判死刑。面對這樣的境況,許多清教徒牧師們都開始懷疑教會這座大廈是否正在爛掉。儘管面對巨大的困難,他們還是一致督促並裝備父母用要理問答的方式教養自己的孩子6 到十九世紀時,無論是教會還是家長都認為,要理問答是孩子們神學教育最重要的部分。滄海桑田,時代變遷。今天的教會也好,家庭也好,卻認為要理問答屬於遙遠的過去。年輕的父母們應當拾起屬靈先輩們的傳統,逆時代潮流而上,重新擔起那本屬於自己的責任。這是為了孩子們靈魂的益處,最終,也是為了教會的純正。

注:
1

Thomas Vincent著,“致本教會會眾中所有的家教和一家之主們”,搜錄於《以經解經的威斯敏斯特小要理問答》(Carlisle, PA: Banner of Truth, 1980), vii-viii. 威斯敏斯特小要理問答並非在英國出版的第一套要理問答,文森特也不是第一個鼓勵父母們為自己孩子的靈命健康擔起責任的牧師。畢業於劍橋的浸信會牧師亨利·傑西就曾於1652年寫過特別適用于小朋友的要理問答。除了一系列問答以外,它還包括了一些適合於記憶的神學小詩,諸如“律法為了顯我罪,因此而來有震怒。為了正義和生命,我們都需向基督。” Henry Jessey, 《嬰幼兒的要理問答》,搜錄於 《浸信會自白、盟約與要理問答》,Timothy and Denise George編輯 (Nashville: Broadman & Holman, 1996), 234頁。傑西也很好地總結了十誡:“我要全心愛上帝/愛鄰舍如同愛自己。”與後來的文森特一樣,傑西也認識到了父母們教導聖經知識、看顧孩子靈命健康的責任。

2

約翰·歐文等人著,致讀者的書信《小要理問答》。

3

《關鍵時刻雜誌》文章, “清教徒:家庭事工”

4

Tom Nettles, 《教導真理,訓練心靈》 (Amityville, NY: Calvary Press, 1998), 16頁。 更多要理問答在早期基督教中的應用,參見《早期基督教百科全書》,“要理與慕道”。

5

約翰·加爾文著, “致薩摩賽特郡長的信, 日內瓦, 15481022日”“Letter to the Protector Somerset, Geneva, October 22, 1548,” 《約翰·加爾文文選》, 5卷,Henry Beveridge and Jules Bonnet 編輯(Grand Rapids: Baker Book House, 1983), 191頁。

6

1630年,清教徒休·彼得督促父母們應用要理問答:“如果有任何時候你可憐的孩子被逼及至快要瘋狂,或者被趕到荒涼的山洞,或者面對同性戀者,或者面對地獄的火,或者經歷任何一種形式的憂傷,他們將感謝上帝和你們,因為他們經歷了良好的要理問答教育。” 見George著,《浸信者的信仰告白》,第1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