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文(简体)
> 聖經原則 > 前蹤可尋 > 雋語名篇 > 當前動態
> 主頁 > 前蹤可尋 > 經濟 > 經濟系統 > 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一個不要再重演的教訓
> 類別

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一個不要再重演的教訓

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是一個噩夢:

大約一千三百萬的美國人失業,在生產過程中“不再需要。”每四個工人中就有一個窮困絕望地在街上遊蕩。成千上萬的銀行……成千上萬的企業,和數百萬農民陷入破產或是徹底地停工。幾乎每個人都遭受了財富和收入上的痛苦損失1

而隨著美國經濟急劇地下滑,發達國家和半發達國家的經濟也跟著下滑——從拉丁美洲到歐洲,再到澳大利亞以及印度2

很多人聲稱,經濟的崩潰是資本主義的失敗,但是這種說法並不合理3 正如經濟學家中的“奧地利學派”所教導的,只有在政府干涉或是妨礙自由而開放的市場自動調節機制時,才會因為嚴重的經濟蕭條而出現這種情形。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經濟史為這條真理提供了一個經典範例4 雖然造成大蕭條的因素是複雜而多方面的5 但突出的兩個罪魁禍首是:(1)政府在金融體系上的管理不善;(2)政府施加的關稅、稅收、價格控制,以及其他在國內貿易和國際貿易上帶來毀滅性影響的規定和限制6

“腐爛”開始於20世紀二十年代。為了試圖克服經濟下滑7 柯立芝(Coolidge)政府不顧一切地擴大信貸,迅速增加貨幣供應量,並降低利率。起初,似乎只有積極的反饋——被稱為“興旺的20年代”的爆炸式繁榮。但其後果對於美國經濟來說,卻是可怕的。人為的低成本貸款,導致了農村和城市貸款抵押的大量增加(因此房產價格上漲);鼓勵資本貨物的過度投資(比如新工廠),不可避免地扭曲了美國工業的生產機構;並且刺激股市泡沫。

聯邦儲備開始出手控制已經造成的通貨膨脹,但是當他們在1929年初切斷貨幣供應、並升高利率後,一大堆骨牌隨即坍塌下來——商業活動減退,過度擴大的資本貨物工業內的破產和失業開始怒吼,股票價格開始下跌;然後,在最終爆炸性的恐慌拋售中,華爾街於1929年10月垮了8

這種衰退固然不好,但是如果允許價格自然向下調整,那麼可能很快就已經得到糾正。然而,20世紀三十年代真正的悲劇,在於隨後的一系列政府災禍。1930年的霍利—斯慕特關稅法案(Hawley-Smoot Tariff Act),實際上關閉了美國接收國外商品的大門,可以說是最愚蠢的事情。它在所有美國貿易夥伴的出口產業上造成了失業;錙銖必較的保護主義瘋狂地肆虐著整個世界;世界貿易急劇收縮9 日用品價格驟降(包括那些農業方面的)10 在1931年底和1932年初,負債的美國農民陷入了困境,從而拖垮了2000家農村銀行,清空了其他銀行客戶的儲蓄,造成了更多企業的倒閉。而就在這個節骨眼上,胡佛政府選擇了稅收加倍!難怪失業率會在整個20世紀三十年代瘋狂地上升。

所以,大蕭條時期與其說是資本主義的失敗,不如說是政府的失敗。很多人都發現指責“大企業”很方便,但是方便從來都不是通往真理的一個值得信賴的途徑。

注:
1

Hans Sennholz著,“大蕭條:國家造成的混亂”(The Great Depression : State-Caused Chaos),The Freeman,1975年4月,第204頁。

2

關於整個世界大蕭條的更好的描述,參考W. Arthur Lewis著,“經濟學縱覽1919-1939”(Economic Survey 1919-1939)(London: Unwin University Books, 1949).

3

“當今世界大蕭條的深層原因在於資本主義體系”這些話是由英國的兩名著名的社會主義者Ernest Bevin和G. D. H. Cole,於1931年在他們的書,“危機”(The Crisis)中所寫到。(London: The New Statesman and Nation, 1931), 第43頁。

4

參考《關鍵時刻雜誌》的文章,“什麼造成了經濟蕭條?”“被遺忘、被遺忘的人”被遺忘的被遺忘的人 -- [1929]

5

比如,包括,美國“沙塵暴”中的乾旱。

6

關於大蕭條政治和經濟因素的詳細歷史,參考一下相關章節:Benjamin McAlester Anderson著,“經濟學和公共福利:美國財政金融史,1914-1946”(Economic and the Public Welfare: Financial and Economic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1914-1946),第四版。(Princeton, NJ: Van Nostrand, 1965). 也可參考Murray Rothbard著,“美國大蕭條”(America’s Great Depression)第三版。(Kansas City: Sheed & Ward, 1975),和Clarence B. Carson著,“福利國家1929-1985”(The Welfare State 1929-1985)美國基本史,第五卷。(Wadley, AL: American Textbook Committee, 1986),第1-4章。

7

這本身很大程度上是由保護主義貿易政策引起的——1921年緊急關稅法案(Emergency Tariff Act)在大量的農業產品上,徵收高額的進口關稅,並且1922年的福德尼•麥坎伯關稅法案(Fordney - McCumber Tariff Act)在許多工業製成品上提高了100%或者更高的進口稅率。這意味著,美國的貿易夥伴缺乏財政能力購買美國的出口商品。參考Hans Sennholz著,“我們會重蹈大蕭條的覆轍嗎?”(The Great Depression Will We Repeat It?)(Irvington-on-Hudson, NY: Foundation for Economic Education, 1993).

8

奧地利經濟學家,馮•米塞斯教授曾經將這個過程總結如下:“企圖通過擴大信貸降低利率,真的會造成一段時期的興盛。但是,這樣產生的繁榮只不過是一個人造的溫室產品,並且必然會毫不留情地導致衰退和蕭條。”路德維希•馮•米塞斯(Ludwig von Mises)著,“為自由規劃”(Planning for Freedom)(Grove City, PA: Libertarian Press, 1974), 第27頁。

9

即使其他國家不採取針對美國的報復行動,但因為不能賣出他們的出口產品,結果仍然買不起美國商品。美國出口因此從1929年的55億美元跌至1932年的17億美元。Sennholz(1975),第208頁。

10

它們在危機前已經遠遠高於1926年的基數(100),但是在1932年夏天跌到47的低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