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Español 中文(简体)
聖經原則
> 聖經原則 > 前蹤可尋 > 雋語名篇 > 當前動態
> 主頁 > 聖經原則 > 腐敗 > 偏見 > (馬太福音24:14; 啟示錄 7:9) -- 各國各民
> 類別

各國各民

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向萬民作見證,然後結局才來到。

馬太福音24:14 (新譯本)

這些事以後,我觀看,見有一大群人,沒有人能數得過來,是從各邦國、各支派、各民族、各方言來的。他們都站在寶座和羊羔面前,身穿白袍,手裏拿著棕樹枝。

啟示錄 7:9 (新譯本)

聖柏特裏克(St. Patrick )去愛爾蘭宣教時,是想實現馬太福音24:14的預言:“看哪,我們成了福音傳遍活人之地的見證人。” 1 一千年以後,克里斯多夫•哥倫布要把福音帶過大西2 ,以為這樣可以加快基督的第二次再來。這些探索者的地理概念混淆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他們所去之地已經超越了當時地圖的疆界。儘管如此,他們都有一個正確的信念,那就是各國各民都要來親近神。

上帝以祂的子民,就是祂的選民,為救贖大工的焦點,從這個意義上說,上帝是種族至上的。但這不是世人概念中的種族至上,因為祂的愛與珍重毫無偏頗地擴展到各族人民。若不是這樣,基督就會在某些民族還沒有聽到福音之前再來。但實際上,主對人類各個種族、每種語系的關愛都是無微不至的。

人們可能會認為,神或許會忽視個別民族,但約翰來自天上的異象除去了所有這樣的擔心。使徒用了4個詞來總結基督救贖的對象:ethnos (國家3phule (支派4laos (民族5glossa (語言6 。Ethnos也可以翻譯為 “外邦人”, 就是最初教會歧視偏見的受害者 。那時很多人拒絕外邦人成為教會成員,但神卻堅持這樣接納他們。安提阿教會徒11:19-3013:1-3 )之所以敢於成為民族多元化的教會,不是因為它特別擁有了希臘人、古利奈人,和賽普勒斯人, 而是因為它根本就沒有猶太人。

Phule 是生物分類詞“phylum”的詞根,指各種不同人類團體。在七十士譯7 中,Phule被用來翻譯舊約對以色列12個支派的指稱。Laos 是 “俗眾”的詞根,指一般民眾,不包括擁有特權的祭司或統治階級;它涵蓋了所有的平民。Glossa ( 是“舌語現象”——意指說方言——的詞根)指各種語系。總而言之,沒有任何一個人被排除在外。

無論是柏特裏克或是哥倫布都不曾想過,世界上還有印地安人、印加人或瑪雅人的存在,但上帝知道。祂愛他們,並確保有宣教士去他們那裏。宣教機構曾經一度非常重視去不同的國家宣教,比如去巴西或尼日利亞。而現今,正如啟示錄7:9所預言的,宣教機構在考慮向不同的族群宣教;比如庫爾德人,他們分散在伊拉克、土耳其,或英國;又比如一百五十萬以蓋爾語為母語的人們,他們散居在克裏(伊拉克)、康沃爾郡(英格蘭) 、布列塔尼(法國) 、赫布裏底群島(蘇格蘭) ,和馬恩島。

異國宣教總帶有浪漫遙遠的光環,教會會眾們也喜愛這類宣教故事,比如努力給蘇丹南部的丁卡族和努埃爾族人傳福音,或帶福音給遠在中國的壯族彝族人。相形之下,對於很多人來說,在自己所住城市對周圍不同族群傳福音,就遠沒有那麼令人興奮了。然而神喜悅跨族文化的宣教事工,並透過約翰讓祂的選民們看見,多民族團契是天國敬拜的預嘗。

注:
1

泰德•奧森 (Ted Olsen),《基督教與塞爾特人》 (Downers Grove, IL: InterVarsity Press, 2003), 68

2

見上;69-70

3

比較,保羅所提到的奧秘“指示萬國的民,使他們信服真道。”(羅馬書16:26)

4

比較,耶穌提到“地上的萬族”(馬太福音24:30)

5

比較,保羅的引用, “萬民哪,你們都當頌贊他。”(詩篇117:1)

6

比較,保羅預言,到最後萬民“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腓立比書2:11 )。儘管他這裏所指的可能是那些說不同語言的人,他把他們當作是各族群的代表。

7

舊約希臘文譯本,與早期教會同時代。